12万涨到14万
一番讨价还价后,符某开价中介费5000元,记者还价3000元与其达成协议。为尽快做成这笔生意,符某让记者在监控室内等待一会,他称卖指标的人就住在该小区,他亲自去其家中商谈。10多分钟后,符某独自返回,表示对方不在家,只能先电话联系下。
然而,接通电话后,对方一名女子称12万的转让价还未与老公商量,而且也不确定以后公司给的就是2950元每平方米。随后,该女子表示其在工作不方便说话便挂断了电话。
这令符某有些尴尬,他向记者解释说,该女子家很有钱,所以口气较大,不急着把指标卖掉。“我们了解到的一般都是12万,如果分期付款才要13万。”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符某马上与“阿和”联系,并重新介绍一个指标。
直到当天晚上10时许,记者多次与“阿和”联系,其虽保证能够买到指标,但却称对方在定安工作,一时还联系不上。最终还是符某敲定购买指标事宜,并提出17日上午可见面商谈,只是对方提价至14万,否则免谈。
很多人抢着买
17日早上,在中介人符某的牵线下,记者又来到湖畔人家小区的监控室里,准备与出售保障房指标的人见面。符某称,卖指标的人刚起床,需要等一会儿。在等待的时间里,符某与记者随意地聊起了天,“很多人都来问这套房啊,你要是看好了就不要犹豫了。”
果然,记者看见符某又接到了一位咨询指标房的“客户”电话。
记者对符某这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做法提出不满,符某则暗示,对方将给他5000元的中介费,比记者给的多。但是他一再向记者保证,一定会在记者确定要不要买后,才会介绍刚才的“客户”与卖指标的人见面。记者问:“你手上还有很多指标吗?”符某说:“我暂时只有一个,不过昨天跟你通话的"阿和"手上倒是有一些,我介绍过去的话,就要收两次介绍费了。”
等了约40分钟后,记者终于见到了这位出售海汽保障房指标的符某某。符某某看起来很年轻,她自称是海汽集团的员工,在海口客运西站工作。记者对她的身份以及是否拥有这个保障房指标表示了疑虑,符某某称,“我们单位的员工都已经先预交了8万元买指标,我有银行存款回执单,也有单位开的收据证明。”看到记者疑虑未解,符某某又称,“我家就住在这里,我也跑不了,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符某见状也在旁极力劝说记者相信符某某的说法。
符某某告诉记者,14万元是最低的价格,与昨天符某开出的价格相比高出2万元,“我们现在还没选号,也没定出具体价格,到时如果每平方米的价格高出谈好的价钱,你就自己再添点,不过保障房不会太贵的。”符某某说,之前符某开给记者的价格是他自己通过内部关系打听后自己估算的,但她和丈夫商量过了,低于14万就不卖了。“我听说还有人按平方米卖,5000多一平方米,那样算起来我们出的价格算少了。”
记者问:“我们怎么办交房手续呢?”符某某说:“我们可以拟定一个协议,然后去公证,房子建好后,你可先装修入住,5年之后,我就把房子过户给你。”记者一再表示因为现在保障房未建好,交易后自己手上交了钱却没房住,而且还得担风险,符某某则热情地请记者到她家中坐一坐,她将手上的单据给记者看看。
编辑:闫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