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网—齐鲁晚报大众网联合主办

温州近十万亩土地闲置十年 被指行政不作为

2011-06-02 15:43 作者: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温州开发区5万亩土地的GDP为115亿元。如果按此标准计算,10万亩土地晒太阳,就意味着每年把230亿元GDP烂在了地里,如果再乘上10年,相当于把2300亿元烂在了地里。

  2010年,温州开发区5万亩土地的GDP为115亿元。如果按此标准计算,10万亩土地晒太阳,就意味着每年把230亿元GDP烂在了地里,如果再乘上10年,相当于把2300亿元烂在了地里。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长期以来对浙江省温州市地域特征的描述,人多地少也一直是制约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日,在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紧追不舍督办下,温州市国土资源局迫不得已报出来的一个数据,令饱受土地掣肘之苦的温州人大吃一惊:1999年至2009年,温州市“转而未供”的土地近10万亩。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10万亩土地晒了10年太阳。

  “2010年,温州开发区5万亩土地的GDP为115亿元。”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小同说,如果按此标准计算,10万亩土地晒太阳,就意味着每年把230亿元GDP烂在了地里,如果再乘上10年,相当于把2300亿元烂在了地里。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市正在开展“转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行动。有温州市民认为,以铁腕治理10年顽症固然值得肯定,但同时应该依法对10万亩土地“转而未供”的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以儆效尤。

  “贪污受贿10万元,一般得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与之相比,数千亿元的损失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温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方益权说,我国刑法不乏渎职罪、滥用职权罪等规定,只要依法行政、依法问责,此类损失今后是可以避免的。

  近10万亩土地“转而未供”

  温州商人遍布全球,但因为温州缺少土地,不少由当地政府千呼万唤才招来的项目,最后往往卡在无地可供这堵“墙”上。“十二五”期间,温州计划每年投资率保持在50%左右,而要做到这点,必须保证每年有5万亩土地供应。是否有土地,直接关系到全年近1000亿元民资的落地与转化。

  面对巨大的用地缺口,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才决定眼睛向内、掘地挖潜。没想到这一挖,挖出了个大窟窿:1999年至2009年,全市有近10万亩、其中市区有4.1万亩的土地已经“农转用”,却迟迟供不出来。

  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和飞霞南路交叉地带,是块黄金宝地。在这个十字路口,置信广场、南汇小区、白鹿州公园盘踞成“三角”形状,形成居住休闲的黄金地段,唯独其东北角的几亩闲置地,因为“转而未供”,多年来不仅没有任何投入产出,反而成为垃圾堆放场所,藏污纳垢、脏乱不堪。

  江滨路龙湾段工程是市区一大民生工程,工程于2005年立项,按计划将于今年7月竣工通车。然而,直到今天,这条大道因拆迁政策处理受阻导致土地“转而未供”,仅完成1号、2号桥梁及路基几百米的施工。

  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原本要建造职教基地的1300亩土地,“农转用”审批手续办好已有一年多,施工队至今还没进场。

  据了解,土地征用和供给的一般程序是:农地——建设用地征用——政府向机构和私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土地评估——抵押和信贷——投资形成。温州市发改委一名负责人介绍说,温州如此大面积土地“转而未供”,就是在第二个环节上打了滑板,从而使投资链条被迫中断。

  “近年来,省里每年给温州的用地指标为1万多亩,如以去年的1.6万亩计算,10万亩相当于省里给温州6年指标的总和。”离休老干部、温州市原副市长胡显钦说,10万亩土地10年“转而未供”,这是巨大的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本文相关新闻

编辑:闫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