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之踵
对于签约额为何会出现下降,王印表示去年一线城市销售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较大,一线城市销售比例由2009年的45%下降到18.5%,销售项目更多来自于二三线城市。
去年年中时,华润置地曾将一线城市的销售目标作了降幅30%的调整。
但在更多的分析师看来,上述理由并不足以说明该公司签约额的下降。
“去年市场整体状况不错,中海外等一线上市公司的销售业绩良好。我们倾向于认为华润置地自身的定价策略不够灵活。”白宏炜表示。
黄立冲更进一步指出,宏观因素导致其销售不畅,同时公司又不愿意减价促销。
而在陈耕看来,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华润置地正处在调整时期。华润置地的市场区域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年报显示,近几年来,华润置地进入的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在土地储备不断扩充的同时,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在规模与比重上均增长缓慢,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则快速增加。
截至去年年底,华润置地拥有266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分布于31个城市。其中传统的“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仅有京沪两地的土地储备约249万平方米;当前的热点城市杭州、成都、重庆、青岛、天津等约有760万平方米;合肥、大连、长沙、沈阳、长宁等地分别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土地储备;其余十几个城市中,项目规模均在30万平方米到80万平方米之间。
华润置地相关人士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正是这种存货结构给公司带来了取得目标业绩的信心,公司可结算和可销售的资源将分布在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项目数量上,且更大的比例来源于刚性需求占主导的二线或三线城市。
但在分析师眼中,市场区域的“下沉”可能正是目前华润置地的软肋所在,也是去年其未能达到销售目标的主要原因。
陈耕认为,华润置地此前的发展模式,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深耕项目,注重单个项目的利润贡献率。由此,华润置地在业界眼中形成的风格是精耕细作,而节奏相对较慢。
“华润置地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行业的基本水平。目前二三线城市以规模扩张、‘血拼’地盘为主题,这与华润置地一贯的优势并不相符。我们确实会担心,其既有的风格可能无法保证它像恒大、保利那样,在市场占有率、销售节奏和发展节奏上占据优势。”上述分析师认为。
一位长期跟踪华润置地的分析师则有另一层担心,在快节奏的市场区域扩张中,华润置地是否在项目层面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上遇到了障碍。
他举例说,去年华润置地一直坚持强硬的价格策略,到中期时还可以理解为公司对去年下半年的市场保持乐观,但后期市场表现仍然不佳时,并未见到总部和区域公司为项目制定灵活的定价策略。
“今年的市场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华润置地应该更加审慎地考量公司的管控与定位。”上述分析师表示。(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 记者 杨凡 北京报道)
编辑:闫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