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网—齐鲁晚报大众网联合主办

中粮宁高宁造“城”之困

2010-11-23 16:03 作者:中正 来源:

携华润基因,空降中粮后,对地产情有独钟的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经过数年精雕细琢,一艘地产航母已具雏形。对此,宁高宁则透露,“从集团战略的角度来讲,下一步会把地产业务板块做成一个统一的上市公司,即地产酒店事业部,实现整体上市。

  携华润基因,空降中粮后,对地产情有独钟的宁高宁(中粮集团董事长),经过数年精雕细琢,一艘地产航母已具雏形。然而,强势调控一浪高过一浪,对地产行业形成空前重压,贵为央企的中粮地产也难独善其身;不惜重金,图谋缔造商业地产帝国的中粮,在攻城略地,快速复制的道路上,亦遭遇人才、选址等因素的困扰。

  2010年11月10日,刚刚过完52岁生日的第二天,宁高宁率领中粮集团地产核心团队齐聚西单大悦城,高调举行“大悦城时尚品牌战略联盟交流会”。高管悉数亮相,专门为地产业务举行发布会,如此阵容和规格,在中粮集团恐怕也是少见。

  意气风发,激情不减当年。 “好!很好!非常好!越来越好!一年更比一年好!”最后上台做压轴演讲的宁高宁,带领着到场所有人将中粮人上台讲话的“开场白”高喊了两次。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宁的意图很明显:要将中粮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尤其是商业地产做大做强,并将其推向资本市场。

  无疑,坐拥天然优势,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的西单大悦城是成功的。然而,于今年5月开业的朝阳大悦城,却呈现出了另一种景象:商户不认可其选址,招商进展缓慢;尽管目前招商接近尾声,但客流稀落,不能与地处繁华地段的西单大悦城同日而语。

  一局输赢料不真,紧随其后,上海、天津、安定门、成都等城市的大悦城将鱼贯入市,情景如何,尚须逡巡。

  但宁氏大规模的造“城”运动,并非一马平川。“与万达快速复制模式相比,中粮大悦城的复制成本更高,比如前期拿地成本高、选址定位需要谨慎斟酌、还有招商的专业人才等问题。”一位长期关注商业地产的业内人士对地产中国网说。

  不可否认的是,宁掌舵下的中粮,在国内房地产业狂飙突进期,演绎着别具一格的央企地产崛起的样本。

  宁氏的地产“情结”

  在华润的舞台上,经过18年磨练,宁高宁能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并被业界誉为“中国的摩根”;这18年,在香港经历了房地产的潮起潮落,深谙资本与地产运行规律,并与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12月,身在香港华润总部的宁高宁接到国资委一纸调任通知时,长叹了一口气。“空降”中粮,北上进京,对这个华润老将来说,多少有点“不习惯”。

  正式掌托中粮集团后,宁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因为我自己在无意之中就做了空降兵。踌躇满怀。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面上的,都会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隔行如隔山。从华润的房地产、啤酒、零售等行业转型到中粮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等业务,对宁高宁来说,这个转型的突如其来,的确有点“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因此,2005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立誓要“埋头研究”的宁高宁是忙碌的。面对放在桌上成堆的媒体采访提纲、邀请函,大多数时间,善言的宁高宁选择的是沉默。

  尽管当时中粮旗下有部分地产业务,但其地产业务平台已从香港退市。在着手中粮转型的同时,有着丰富地产经验的宁也开始整合地产业务。

  2005年,已经离开华润的宁,在其亲手打造的深圳万象城开业时,就对购物中心有着超前的看法:“对购物环境的要求就更是多层面的,建筑的美观,通道的方便,温度的高低,灯光的明暗,背景音乐的悠扬,室内色差的对比,以至空气中的味道都会影响购物者的心情,这些都成了购物过程的一部分。”

  时隔四年,上述见解在今天看来依然新鲜,足以看出宁氏对地产,尤其对购物中心的研究到了着迷的程度。

  时势造英雄。正当国内地产崛起之时,国企、央企纷纷进军地产,可谓“无央企,不地产”。宁高宁掌托下的中粮集团,亦不甘落后,一直在境内外寻求一个新的融资平台以整合其旗下地产业资产。

  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深宝恒国有股权转让消息传出后,宁高宁便积极接洽,准备借壳上市;是年,中粮的房地产业务亦被国资委确立为该集团三大主营业务之一。

  一拍即合。2007年,经过股权转让,宁高宁如愿以偿,使中粮成为深宝恒第一大股东,并更名为中粮地产,亦承诺将中粮集团旗下优质住宅资产注入其中。

  怀有雄心的宁氏,其地产蓝图远非如此。在成功借壳的同时,中粮集团亦成立了中粮置业,开始在商业地产领域攻城略地。

  至此,中粮集团旗下中粮地产的高端项目与中粮置业的商业地产齐头并进,其势如双雄。

  尴尬的中粮地产

  尽管中粮地产在宁高宁的主导下,经历了一次蜕变,但此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缓慢的资产注入遭到了观察者的诟病,有人甚至称其为“空壳”。

  早在借壳完成之初,中粮集团就曾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明确了中粮地产在集团地产业务上的发展战略:按照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此前的布局,未来中粮地产主攻住宅和工业地产,中粮集团地产业务重点将转向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而中粮置业主攻商业地产。

  “但过了三年,受制一些不可控的调整因素,中粮地产的业务一直发展得比较缓慢。”一位地产分析师一语中的。

  2008年年初,中粮地产就曾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中粮集团将向该上市公司注入9家房地产项目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据悉,这9家房产项目公司分布在华北、华东、东北和西南等地区,注入的资产总额约为40亿元。

  而截至目前,只完成了对上海加来房地产51%股份的收购,但旗下的项目并不能在近期对中粮地产的业绩有所贡献。其余的资产注入,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

  中粮地产高层人士对此表示,中粮地产2005年11月才刚刚起步,公司的资产规模很小,当时总资产17亿元,净资产10亿元,到现在总资产140亿元,净资产60亿元,“就自身来说,发展速度还可以”。

  母公司注资缓慢,并没有影响中粮地产快速拿地的步伐。继10月9日以31亿元巨资拿下沈阳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地块后,中粮地产于5天后再度出击深圳,斥资7.42亿元竞得坪山新区一地块。

  今年以来,中粮地产先后在杭州、北京、成都、沈阳、深圳等地拿地,储地费用已达62.64亿元。

  紧接着的10月18日,中粮地产向中粮万科申请7亿元委托贷款,借款金额恰恰接近于土地价格,一个看似巧合却耐人寻味的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储备短缺一直是中粮地产的短板,这也可以解释中粮地产在今年下半年所启动的这场大规模土地战略。但激增的土地储备对资金的需求显然也是非常大的。分析人士认为,中粮地产大刀阔斧的“圈地运动”或许是其大规模发债、借贷的重要原因。

  中诚信评估为中粮地产做出的公司债券2009年跟踪分析报告指出:从收支计划来看,中粮地产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杠杆比率上行风险较大。而一直寄望于集团资产注入的计划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中粮地产半年报也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1.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其手持9.4亿元的货币资金,但短期负债为3.8亿元,长期借款也达到了9.8亿元。

  如此一来,中粮地产的地位就变得比较微妙。作为中粮集团唯一一家地产类上市公司,中粮地产一直被认定是大股东地产业务的整合平台。在券商看来,公司最大的价值正是大股东的资产注入预期承诺。但在这方面,中粮地产的进展并不顺利。

  快速造城困扰

  与专注于住宅的中粮地产相比,中粮置业在集团的地位不断飙升,成为一个典型的后起之秀。

  据了解,中粮地产截至今年6月底的总资产为137亿元,而中粮置业资产规模超出300亿元。

  宁高宁有地产情节,这个情节主要集中在商业地产上。作为与宁高宁搭档多年的副手,中粮集团副总裁史焯炜深知宁的心思。

  史焯炜称,宁对于商业地产的期望,远远不是几个项目就能满足的。早在1998年前后,宁高宁掌舵华润集团时,便在西单买下了大幅土地,希望未来进行商业地产的开发。2003年前后,宁高宁刚刚完成华润万象城的建设,便被国资委调任中粮集团,而华润万象城便是宁高宁仿照东京银座建设运营的一个商业综合体。宁高宁匆忙调任,壮志未酬。他的商业地产梦想,需要由中粮集团来实现。

  成功运营西单大悦城后,中粮从中尝到了甜头,受此鼓动,中粮置业复制大悦城的雄心便一发不可收拾,呈“遍地开花”之势。

  继2007年西单大悦城开业以后,2009年沈阳大悦城亮相。进入今年,朝阳大悦城(楼盘详情 户型图 楼盘图 论坛)于5月份已开业,年底将推出上海大悦城……

  对此宁高宁称,未来2-3年将在全国复制10个以上大悦城,5-10年将在国内大中型城市布局约20个大悦城。中粮商业地产以环渤海都市圈为核心,辐射东北与西南,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的全国布局正在显现,未来,中粮置业的资产将超过700亿元。

  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与万达快速复制相比,大悦城的复制有一定的难度。

  “万达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模式,从大片拿地,到开发住宅,再到卖了住宅养商业,其中成本非常低,尤其是拿地成本。”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大悦城是一种偏向年轻化、时尚特性的主题店,选址有一定的难度,拿地成本也非常高,同时在招商运营中,需要专业的人才,但目前这样的人才也较为缺乏。

  “西单大悦城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但朝阳大悦城却周边都是住宅楼,消费层次并达不到大悦城的要求。”另一位商业地产观察人士表示,朝阳大悦城体量偏大,附近没有如此高的商业需求,所以当时招商比较缓慢。

  在选址、人才、拿地成本高昂等因素的困扰下,宁高宁依然逆势而行。“在拓展时期,非常艰难,但成功资本化后,就容易多了。”上述观察人士表示,而目前中粮旗下的商业地产正处于拓展期。

  对此,宁高宁则透露,“从集团战略的角度来讲,下一步会把地产业务板块做成一个统一的上市公司,即地产酒店事业部,实现整体上市。”

  如果中粮集团对地产业务的整合选择A+H的方式,即保留内地A股中粮地产的上市公司地位,同时,将统一整合地产业务平台,在香港进行上市融资。这样一来,中粮置业旗下的大悦城商业地产,便可实现资产变现。

  业内人士预计,上市后,中粮旗下的地产业务总资产将超过千亿元,可与万科、保利、甚至万达等地产巨头抗衡。

  尽管“变现”在望,但宁氏及中粮集团旗下地产业务的整合还需走很长的路子。(记者 张治东)

本文相关新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