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济南街巷文化标志的山师东路文化墙,如今不少路段陆续被开业的店铺取代。曾经是城市力推的街巷风景,如今渐渐风光不再,即便曾因为错字错词而招致一些批评声音,在不少人心目中,文化墙的设立仍是提升城市品位之举。山师东路拆墙开店为哪般,是因为“文化”在街面上体现不合适,抑或短期商业利益逼得文化退位?省城其他地段的文化墙现如今命运如何?记者对其进行了探访。
■ 记者探访
道路东西两侧
人气两重天
近日,省城市民白女士来电诉说疑惑:“看着山师东路北段西北角新建的商业店铺陆续开业,才想起来这原本是一排浮雕式的文化墙,当初花那么多钱修建的文化墙,怎么说拆就拆了?”根据白女士的来电,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山师东路,原来西北角文化墙的位置,已经随着被推土机铲倒的砖头瓦块一起消失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排二层商业房,这和其对面依旧保存完好的浮雕式文化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者观察发现,在这些商业房中,售卖各种商品的店铺足有40-50间,有些已经营业,有些正在进行装修。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商铺,在和店主的交谈中了解到,这些商业房的产权归属米香居酒店,房屋盖好后,承包给一家个体开发公司经营运作。一间大约4平米的房间一年租金是2万元,同时需要缴纳3000元的保证金和1600元的物业费,水免费使用,电费每度一元,由店家支付,店铺位置越好,租金越高。
随后,记者走出店铺,在马路一侧注意到,尽管现在大多店铺内售卖的商品比原来的老街要贵好几倍,但依旧引来了不少年轻人。山师东路西侧街道的人气又恢复了,而与之相比,东边街道则显得冷清了许多,即使有路人经过,眼球也是被北侧的繁华所吸引,而很少有人去观看文化墙上的内容。
猜测
1文化墙“没文化”误导市民?
说起为何推倒曾经投资几百万建起的文化墙,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山师东路住了30多年的老济南市民孙女士对记者说:“原来山师东路到处都是门头房,道路狭窄,改造后道路变宽了,又修了那些文化墙,的确显得很有文化韵味。”但或许是工程进度比较紧,文化墙上的内容出了不少错误,当时不少人还都挑过错,比如,辛弃疾、李清照的词标点符号用错了,把横排用的标点符号用在直排上,最明显的就是漏刻错刻,如把“惊起一滩鸥鹭”刻作“欧鹭”,辛弃疾的《破阵子》“八百里分麾下炙”后面应是“五十弦翻塞外声”,但刻在墙上的却是“沙场秋点兵”。“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又赶上文化东路改造,借着这个劲,就把文化墙拆了吧。”孙女士对记者说。
市民白女士也猜测说,文化墙本是城市文化的一大亮点,但既然内容错误百出,浮雕式的墙体又不好临时修改,容易对市民产生误导作用,所以,有关部门才决定将这“没文化”的文化墙拆除。
猜测2
寸土寸金的商业街需要“养人气”?
改造后的山师东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寸土寸金的商业街区只修墙,不盖房对商家来说太可惜了。“推倒文化墙,建起一排商铺,可能是想为山师东路养养人气,毕竟店铺多了,逛街的人也就多了。”市民黄先生猜测说。
尽管租金较高,但不少店家还是被山师东路曾经的辉煌所吸引,记者观察发现,大部分铺位已经有人进驻。“任何一个商业街的商气都是需要‘养’的,山师东路的位置摆在这里,迟早有一天还是会火起来的。”小吃店老板闫先生对记者说。
猜测3
文化墙不想当“遮羞布”?
据了解,当初山师东路为修建文化墙投资上百万,没承想却成为了城市市容市貌的“遮羞布”,的确有些说不过去。“花了那么多钱修的墙说拆就拆了,着实有些可惜,但起码墙体内侧不再是垃圾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盖成房子后大家就不能顺手扔垃圾了,这或许也是管理部门的无奈之举吧。”市民李大爷说。
■ 新闻回顾
山师东路文化墙“前世今生”
据了解,改造前的山师东路曾被定义为“济南的秀水街”。服装店、美发店、饰品屋、小吃铺挤满了道路两侧的空间。2008年,山师东路开始改造。在拆除道路两侧门头房后,沿街两边空墙上添设了一些壁刻,有明清时代的市井图、百福字,但主要是辛弃疾、李清照的词。
修整一新的店铺看起来虽气派,但租金也是水涨船高,“以前租个几十平米的店铺一年只需几万块,现在则比过去翻了好几番,一年下来连本钱都赚不回来。另外,周围几所高校的学生都迁往新校区,没人气了。”一家经营韩国服饰的店主对记者说。
另外,文化墙内外可谓两重天。外面粉饰得十分艳丽,里面却成了垃圾场。住在山师东路的李大爷告诉记者,很多人来这里逛街,随手就把垃圾往墙里扔,臭气熏天。
■ 延伸
部分文化墙变成“大花脸”
“城市名片”亟待长效管理
据了解,去年七月底,济南市百余面文化墙相继亮相,这是济南市首次通过大面积制作文化墙来体现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
但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城市名片”的现状不容乐观。像山师东路北段西北角的文化墙已经被密集的商业房所取代,经七纬一路段的文化墙已经换成了大型地产广告牌,还有许多路段的文化墙变成了“大花脸”,小广告、脚印、电话号码纷纷上墙。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对济南建文化墙的规划赞不绝口,但看着一些曾经色泽亮丽的墙体如今已经破旧不堪,大家在心疼的同时,也纷纷建议,文化墙作为弘扬泉城历史文化的载体,作为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的窗口,不能只是临时装点门面,而是需要有关部门的长效管理。市民李大爷建议,管理部门可以对辖区每面文化墙进行精确定位和编码,一旦发现文化墙体遭到破坏损坏,可及时上报,协调有关部门清理整治。市民王女士也表示,很多文化墙都建在社区内,街道办、居委会可以发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成为保护文化墙的志愿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