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济南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在上半年仅完成全年任务量23.9%的严峻形势下,我市认真调研和破除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施审批大提速,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已迎头赶上。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农房建设87969户,其中整村建设项目178个,涉及村庄235个,开、竣工74191户,超全年任务量10.5%;分散建设完成13778户,超额7.4%;危房改造完成15476户,超额6.4%。
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国家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今年我市农房建设任务79949户,其中整村迁建67114户,分散建设12835户;危房改造任务14548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搞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成立了由市长和分管市长任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落实。但受制于部分地区思想不够重视、政策扶持不到位、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工作推进力度不大,截至6月底,我市整村迁建仅启动85个村庄,开工建设农房1.9万余户,上半年仅完成全年任务量的23.9%,在全省排名靠后。
完成整村迁建6.7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的建设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打折扣地切实履行。7月23日,我市召开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专题会议,首先从思想作风上查找问题,认真反思工作滞后的深层次原因和问题。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痛下决心,迎难而上,确定采取超常规措施,彻底改变落后局面,确保按时完成后续工作任务。
针对制约项目推进的各种瓶颈,市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调研,对症下药。《关于加快推进农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时出台,准许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的安置房项目交叉办理手续,并可整体策划、分期实施,经营性收费一律按下限收取。中心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一般农房建设项目,交由区级负责审批。对捆绑开发类村庄改造项目,准许参照《济南市棚户区改造中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工作实施意见》规定模式出让。对经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研究完成基本审批手续的安置房建设项目,准许先期开工。对违章情况灵活处置,尽量将其与安置、保障、开发结合。
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审批大提速。我市严格限时审批,提出“3+7+3”模式:总体策划方案报至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后,3天内必须反馈修改意见,并确保一次性告知;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城管执法局会审时间为7天,不得因内部原因延长会审;部门会审完毕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3天内必须作出批复。我市还公布投诉电话,对审批情况进行督查。农房建设工作实行责任制,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对年终完不成任务,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问责。对各(县)市区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排序考核,公开名单,对存在的问题以督办件等形式责令整改。
我市还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多方筹资破解融资难题,积极争取落实省市给予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资金政策,首次举办农房建设暨城中村改造项目推介会,积极向社会推介农房建设项目,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各县(市)区也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0余亿元;同时按照相应的比例配套资金,
改变“以奖代补”思路,优先用于项目启动。
知耻而后勇,压力变动力。今年下半年,我市农房建设形势彻底改观,平均每月以新开工1万户的速度增长。各县(市)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项目建设因地而异、因需而异,既有高层也有多层,兼有农家小院,充分考虑了传统民居特色,可满足群众经济生活和不同生产方式需求,受到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推行建房责任制、验收责任制、后期管理责任制,落实全过程质量监管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后期有序管理。历下区盛福片区、市中区分水岭片区、槐荫区西客站安置片区、历城区“周靳郭”三村整合片区、高新区奥体片区、章丘市官庄(吴家)片区、平阴县孔村镇安置区和孝直镇综合片区等均成为亮点突出的特色片区。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