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众房产网 > 总站 > 头条新闻 >

“国十条”新政下地方政府两难

2010-05-04 17:20    作者:李玉坤   来源:  

在中央的考核压力和舆论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似乎在这次调控中彻底崩溃了,纷纷不顾一切地出台措施,直指降房价。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地方调控不力,而十分关注“民生”的中央政府却一直要求地方政府控制房价,这种博弈似乎一直在进行之中。

  

    在中央的考核压力和舆论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似乎在这次调控中彻底崩溃了,纷纷不顾一切地出台措施,直指降房价。但是,其背后有着委屈和不情愿。 而有专家认为,只有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才能更好地降低房价。

  不能割舍的肉

  地方政府犹豫的背后,长期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

  诸多地方执行“国十条”细则尚未出台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的犹豫。对地方政府来说,一来作为民生工程必须平抑房价,二来作为经济工程,必须推动土地出让,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显然是个问题。

  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60个主要城市中多数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大幅提高,其中沪、京、杭占据前三名。

  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首破3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占到1/6强;2006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为7677亿元。

  而在上海,据上海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显示,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的25%来自房地产。

  “土地出让收入的确是地方政府的一大收入来源。”南京苏鼎房产研究所所长宋坚说,打击房地产会对地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地方政府的担心之一”。

  由于房地产业关联上下游共50多个产业,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对房地产业的倚重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摆脱。

  地方政府很委屈?

  中央把房地产当成民生问题,地方则当成经济问题。

  事实上,宋坚的看法有较多的支持者,在宋看来,很多问题已经不是地方政府所能解决的。

  正是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导抑制房价等行为,导致“打压房价――报复性反弹――打压房价――继续反弹”的怪圈。

  “以往的调控政策之所以一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北京四方联达房地产经济公司总经理杨少锋说。

  在杨看来,中央政府把房地产当作民生问题,希望房价能够让大部分老百姓承受得起;而地方政府则只是把房地产当作经济问题,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才是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正是这种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不一致,导致许多很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到了地方却无法执行”。

  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金,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导致地方调控不力,而十分关注“民生”的中央政府却一直要求地方政府控制房价,这种博弈似乎一直在进行之中。

  “其实地方政府很委屈,有话没地方说。”宋坚称,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降低房价的方法已穷尽。

  无利不起早

  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是取代土地出让金的解决之道?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在宋坚看来,产生这个怪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直没有解决好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问题。

  “必须从宪法层面界定中央财权和事权,以及和地方财权、事权的关系。”同济大学教授刘春彦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在刘看来,“通过这种方式(的调整),可以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从而有效地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增加地方抑制房价的积极性。

  一位接受采访的人士举例说,“以共享税为例,现在共享税比例是中央政府主导,应该规定中央政府不能随便变更比例。”

  在刘春彦看来,通过明确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这样才能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才能更好地降低房价。

  “无利不起早。”宋坚说,只有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平抑房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admin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