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0 21:43 作者:李玉坤 来源:
2009年3月9日,济南市棚户区改造再出大手笔:市政府宣布新增75亿元投资,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使受益群众由10万人增加到18.6万人;同时出台10条鼓励扶持棚户区改造的新政策,吸引更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工程。
听到消息,家住林祥街社区的拆迁居民羊丽萍激动万分:“这下子离我们家搬进新楼房的日子更近了!”羊丽萍一家在11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住了近50年,阴暗潮湿,生活不便。在魏家庄棚户区改造中,羊丽萍家按政策选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楼房。去年9月28日魏家庄棚改项目居民回迁楼奠基那天,羊丽萍一大早就赶到现场,亲眼看着挖掘机开进了棚改片区。
纵观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到各部门形成合力层层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各个环节始终紧紧围绕着“民生”二字,彰显着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府决策心系民生启动棚改
何谓民生?一言概之,就是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这其中,“住”又是关键所在。保障居民住房条件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破题之举”。
棚改启动前去过槐荫区五里沟的人,都会被那里落后的居住条件所震撼:7万多平方米的地方居住着1234户、3000多人,多数居民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内,几十年来吃尽了雨季房屋进水之苦,也饱受了卫生环境差、基础设施差之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五里沟的居民也期待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面对棚户区居民沉甸甸的期盼,启动棚户区改造成为新一届市委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最直接的体现。2007年4月,发祥巷打响济南棚改第一枪。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承诺: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旧城区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的消息传到发祥巷老居民范德玲耳中时,老人掉泪了。“盼了几十年啊,孩子们终于可以住新楼房了。”
济南市旧城棚户区量大面广,集中连片的就有38片,房屋总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涉及约3万户、10万人。敢于承诺,充分显示出市委、市政府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的决心和信心。2007年当年,全市启动动迁发祥巷、馆驿街西等12个棚改项目,涉及拆迁居民约1.2万户、约3.8万人。
正当建设者们竭尽全力加快棚改进程、以尽快让群众更大程度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流袭来,房地产市场首当其冲陷入低迷,棚户区改造也受到冲击。
最早参与济南棚户区改造的济南发祥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伟器,即便在面对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冰火两重天”政策的困惑和压力时,依然对参与济南棚改项目充满信心:“通过考察分析,我们认为济南的房地产市场多年来一直比较平稳,泡沫成分很少,而且发展环境良好,政府又支持,因此我们对前景是有信心的。”
济南市也适时作出了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业发展相结合、改善民生与扩内需保增长相统一的新决策,将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直十部门联合出台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14条意见,市委、市政府还确定投入3600多亿元“扩内需、保增长”,其中用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占有相当份额。正如市委书记焉荣竹所说,“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不折不扣地办好。”
面对暂时的困难,市委、市政府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心系民生,凤凰涅,一个个百年棚户区在挖掘机的隆隆声中走向新生。
政府主导造就棚改“济南速度”
镜头一:2008年8月16日,位于历山路东侧、曾创下济南市拆迁房屋最高评估基准价格的文华园棚改项目,在完成拆迁工作后正式开工。“总算盼到这一天了,太高兴了!以后住上新房,上下楼有电梯,就不怕摔倒了;有了卫生间,上厕所也不用排队了……”看着热闹的开工场面,身体有残疾、靠吃低保维持生活的回迁居民周女士激动地说。
镜头二:2009年2月15日,济南市3年棚改计划中最大项目的官扎营、宝华片区一期项目拆迁居民开始选房。一大早,居民们就在官扎营西街小学的门前排队等候,全天共有200余户居民选到了中意的房子。
镜头三:2009年3月初,济南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魏家庄棚改项目拆迁工作接近尾声。这个曾因占地面积大、拆迁难度大、居民情况复杂而屡次错过改造机遇的百年棚户区,将彻底告别破烂不堪、低矮潮湿的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金融商务总部汇集、城市景观显著、环境生态优美、设施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特色片区。
如果说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使得棚改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危害降到了最低,那么高扬政府责任、创新惠民政策、坚持阳光操作等突出实践特色的棚改运作新模式,则使得全市棚户区改造高效推进、遍地开花。“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棚户区改造不同于常规的城市建设,济南市突出政府责任,把改善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和环境作为根本目的,采取了政府主导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由政府主导规划策划,实行集中连片改造;由政府主导拆迁安置,阳光操作,社会监督;由政府主导土地熟化,破解了开发企业单纯逐利、运作周期长的弊端;由政府主导安置房建设标准,确保工期和质量;由政府主导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配套完善。
政府主导,造就棚改“济南速度”。五里沟发祥巷作为全市第一个棚户区改造试点项目,110亩拆迁面积上的建筑物夷为平地只用了120天,比原计划提前了1个月,被誉为棚户区改造拆迁的“发祥巷速度”。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济南棚改创新的惠民政策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利益。棚户区改造以就地安置为主,不把群众安置在城市的边边角角;改造项目配套完善公建用房,所得收益用于困难居民物业补助,让困难群众既能住得上,又能住得起。
充分尊重民意,坚持阳光操作,济南棚改遵循的这一原则充分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槐荫区五里沟街道办事处,1240户棚户区居民选出15名代表,作为拆迁户权益“代言人”,全程参与改造中各项事务的研究确定。对回迁安置分配方案、评估机构、拆迁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由居民投票决定,政府不加干涉。
决战借东风期待完美收官
能否实现“3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的庄严承诺,关键就在于2009年的棚户区改造决战能否完美收官。
随着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最需要取得的实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突出实践特色的关键之举。
加快启动和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正是济南市推动落实“四保”中心任务的一项重大举措。全市棚户区改造逆势扩容:棚改项目在原计划38个片区基础上再增加66个零星片区,拆迁建筑面积由196万平方米增加到460万平方米,使受益群众由3万户、10万人增加到6.8万户、18.6万人,投资总额由145亿元增加到220亿元。
棚户区改造逆势扩容,是“让利于开发商、让百姓得实惠”思路的进一步体现,是济南市对渡过难关、积蓄力量、寻求发展充满信心的完美诠释。
根据3月9日发布的十大棚改新政,今年济南市进一步加大对棚改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规费减免力度,并降低了土地、规划、建设、预售、贷款等多个“门槛”。获悉新政内容后,承担棚改项目的山东文华园住宅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孝长出了一口气,“心里终于有了底儿,以前许多担心和未落实的问题,在这里都找到了答案。”
春天孕育着希望。对于住了大半辈子旧房的棚户区居民来说,早日住上新楼房,成了他们在这个春天里最大的希望。
发祥巷回迁安置楼封顶时,大批回迁老居民买来鲜花,献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封顶了,回迁的日子就更近了!”原发祥巷棚户区居民刘大爷说,自己憋不住,每周至少来施工现场看一次,每次都能看到新的进展。
得到全市首个棚改项目封顶的消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特意写了贺信,并要求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后续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按时回迁,向广大居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棚改启动时群众的激动喜悦,到新政出台后开发商的备受鼓舞,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8.6万名棚户区居民期盼新居的笑靥,不仅是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低迷时参与棚改的信心,更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任务,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重要举措和坚定决心。
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棚户区改造的意义何止于此。我们相信,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全市棚户区改造必将走出特色之路,让更多泉城市民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心愿。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