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18:08 作者:杨凯 来源:
当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房地产元素”与日俱显的时候,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三大热点不仅引起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也成为正在此间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的一项焦点话题。
房价走势:牵动各方神经
[博鳌声音]“只要宏观经济还保持11.9%的GDP增速,房价还得像去年一样保持飞涨。”――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
“房子如果越来越贵,超出购买能力,那么房价上升一定会受到很大的牵制。”――经济学者胡祖六
[当前热点]对普通百姓而言,连续数年大幅上扬的房价引发各方关注,最近一段时间,房价“拐点论”又引起争议。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特别是今年1、2月份,部分城市的房价开始悄然回落。尤其是深圳等一些城市的降幅数字在一些民众和学者的眼中具有了“标志性”意义。
对于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房价走势,房地产商、经济学者、普通公众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持“利空”观点者历数当前影响房价的种种因素:紧缩的货币政策、高高的空置率、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持“利好”观点的人则坚称旺盛的需求、高高的开发成本……面对社会公众对房价问题的普遍关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近日明确表示:“不主张提拐点,但主张关注房价。”
[点评]在人们百般求解、猜测房价涨跌的时候,应首先对影响房价的几大“要素”有个较为清晰的分析和判断,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变动、信贷政策等等。一些专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称“标志性、全国性的房价大拐点已经出现”显然缺乏足够的依据。但房价“逐步回归理性”有可能成为最为贴切的判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不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已经面对一个低谷,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一个需要二十年到三十年才能完成的长期发展战略过程。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须密切关注
[博鳌声音]“房地产的短期走势是看宏观调控政策。短期会出台什么政策我们不知道,有多大影响我们也不知道。”――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
“政府的宏观调控也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
[当前热点]尽管“且调且涨”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大尴尬,但中国政府“且涨且调”的脚步数年来从未停止。
人们注意到,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逐年加大。截至目前,楼市调控政策已涵盖了土地、楼盘供应结构、税费、住房保障、房贷等各个方面。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2008年,坚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开始实施,银行信贷闸口逐步收紧,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的相关影响开始逐步显现。
[点评]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工作将呈现两个重点:一是贯彻国务院24号文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县级以上城市全部要建立廉租房,并做到应保尽保,继续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二是规范市场。市场上的“供”与“求”两方行为都将有清晰的制度化约束。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目前还不明确今年还将出台哪些具体调控措施,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防止经济过热、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呼声高涨等大背景下,房地产业的发展动向将受到政府的严密监控。而一旦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必将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影响。
房地产开发商:或将面对严峻考验
[博鳌声音]“如果是2008年房地产商缺钱,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钱的时候房地产业的日子不好过,但我们可以理性地调整,让我们的规模调整到适合的程度,困难就会度过。”――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
[当前热点]今年伊始,著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就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调整,部分投资者2008年将面临破产窘境。
花旗集团亚洲房地产业主管何艾文指出,中国大量房地产公司将会因为融资困难而陷入倒闭困境。3月20日,恒大IPO搁置,被认为是2008年中国房地产界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不仅是非上市房地产公司,就连融资渠道相对更广的上市地产公司也同样面临现金流“断炊”的风险。2007年,万科、招商、金地、保利四大上市开发商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均为负值,均为各公司5年来的最低值。
[点评]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前不久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流动性紧缩将给几乎所有中国的开发商带来挑战,如果市场状况未能及时改善,房地产业的流动性可能面临枯竭,进而使得一些开发商难以继续维持增长。
正在此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会上,一些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坦陈:“缺钱”已成为当前房地产开发商的“头号难题”。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考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