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7 22:26 作者:大众房产网 来源:
建设部宣布供热体制改革两年内完成,新房节能率不达标将禁售
本报讯 (记者郭晓军)改变按照面积收取暖费的粗放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的形成方式―――以暗补变成明补,谁用热谁交费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正式启动。昨日上午,国新办举行“中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发布会,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这项改革大致要在两年内完成。
“首先保证低收入家庭供热”
“热改的推行首先要保证低收入家庭能够正常供热”,仇保兴强调,改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促进供热企业的自身改革,要使他们的主导思想从供热转到供热保障与节约能源并重的轨道上来。通过供热制度的改革,推进能源的节约。仇保兴说,供热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暗补变成明补,建立谁用热谁交费的热费制度,改变传统的按照面积来收费的办法。
建筑节能改造要耗资2.6万亿
在谈到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以及主要任务时,仇保兴表示,估计“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的目标要达到节约1.01亿吨标准煤。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的建筑16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5.6亿平方米。
仇保兴称,我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的建筑,其中有三分之一需要进行节能改造,这三分之一就大约有130多亿平方米。13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改造费用,按每平方米200元钱来计算,一共耗资约26000亿元。
全国建筑节能检查北京受表扬
另据新华社消息,建筑节能工作在各地开展情况如何?仇保兴在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介绍:12个地区受表扬,8个地区遭批评。
受到表扬的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福建、四川、青岛、沈阳、武汉、广州、成都、银川。
遭到批评的是山西、安徽、海南、甘肃、合肥、海口、西安、兰州,仇保兴说:“这些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较为滞后。”仇保兴介绍说,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
2005年12月5日至25日,建设部组成10个检查小组对全国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建筑节能工作情况,以及建筑设计贯彻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仇保兴表示,目前,居住建筑的节能工作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已全面展开,夏热冬冷地区有了较大的进展,夏热冬暖地区已经开始启动;公共建筑因节能标准刚刚颁布,在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亮点1
绿色建筑物业税可能减免
仇保兴表示,如果在2020年我国能够达到建筑节能的预期目标,节约的煤就有3.05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整个英国能源的总消耗。
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对节能标准做了解释:以北京地区为例,相当于一个采暖期或一冬季每平方米25公斤标准煤,这是节能的基本数据,节能50%就是要降低到12.5公斤标准煤。
仇保兴说,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制定物业税,物业税就把原来的房地产税和其他的杂税、杂费都并在一起了,根据我国正在研究的经济政策,将来对绿色建筑、高标准的节能建筑的物业税有可能减免。
亮点2
房产预售证须写明节能率
仇保兴表示,在推行节能建筑的过程中,一个巨大的阻力,就是节能建筑的成本要提高5%到8%,每平方米要增加100到200多元钱,这个成本谁来负担?仇保兴认为,一是用户通过节约的能源收回投资,二是政府通过减免税来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推广。要推行这样一个制度,重要的是节能建筑要认证,从现在开始,预售证上面必须写明建筑的节能率达到多少。
仇保兴说,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设计师、设计单位要给予最高50万元的处罚,同时要降低甚至吊销他的资质。凡是从现在开始开发出来的房子,如果没有验明自己的节能效率,将不准上市销售。
亮点3
节能建筑可带来经济收益
另据新华社消息称,仇保兴昨日还列举了一些节能建筑能带来的好处。首先,建筑节能能够给居民带来经济效益。建筑节能造价增加的部分一般用7至10年可以通过节能的效益回收,以后节约的能源费用将是居民的直接经济收益;其次,建筑节能能够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屋内墙面结露、开裂和长毛等现象,改善室内热环境,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仇保兴还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节能: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于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减少电器设备的待机;尽可能避免“长明灯”现象;加强门窗的密封保温性能,减少不必要的开窗;安装和推广外遮阳窗帘。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