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楼市只有降价一条路 市场变局显现三大征兆
2006-02-16 05:29 作者:大众房产网 来源:
对买房者来说,近期国内楼市舆情好坏参半。好消息是建设部刚公布了2006年工作要点,为了遏制炒房,还准备搞一搞实名购房制。另外,一份半官方的研究报告认为,当前房屋存在潜在过剩的危机,商品房施工面积相当于过去5年多竣工面积。不好的消息则是,上海、深圳等地对去年楼市盘点了一下,发现房价依然挺得很:上海全年商品住宅销售价同比上涨9.2%;深圳则同比上涨17.38%
房子作为国内老百姓一生最大的投资,似乎患上了宏观调控“麻痹症”,老百姓肯定非常憋气。不过,要是看了深圳有关方面对房价的评价,肯定更不舒坦。对于深圳楼价的“涨势喜人”,有关部门的分析结论是,“非普通住宅价格的高速上涨并带来的‘粘连效应’是深圳市总体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分析统计的几组数字却表明,去年该市商品住宅的新增供应明显小于需求,供求关系较为紧张,这才应是当地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两者看法不一致,道理很简单,在房地产这个行当中,只要土地批租的管理模式不变,只要地方财政继续倚重批租收入,有关部门的结论当然是避重就轻。
国内楼价之所以貌似“万里长城永不倒”,部分是因为去年的房产税收新政其实并不“新”,除了“对个人购房2年内出售者全额征收5%营业税”之外,大多数只是对原有政策的恢复,仅凭“旧政”,对虚火甚旺的2005年楼市无法治本;更重要的是,在地方政府、地产商、投资商、普通购房者这条房地产业生态链中,普遍购房者目前处在食物链的最低端,是龙套。而在这条链级的中高端,地方政府与地产商、投资商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固的既管治又合作的关系,在总体利益上是趋同的。虽然中央政府为了整体经济大局出发,欲调整这条生态链的走位关系,但地方政府骨子里的楼市上涨情结依旧,要想让普通购房者这样的群众演员扬眉吐气,尚需时日。
盘点楼市这一年多来的调控战果,楼价依然高企,有的还逆市上涨,宏观调控与开发商、地方政府的“小九九”至多也只是打了个小平手,去年中一度热闹的楼市多空PK大战现在也似乎偃旗息鼓,不过,看似平静的楼市表面其实并非波澜不惊,读了几则新旧故事,或许有些启发。
第一则是沪市的东方通信近日与工行杭州高新支行签订委托贷款协议,将7000万资金转贷给杭州三和置业―――浙江最大的地产商之一,利率14%,跟地下钱庄的利率差不了多少,类似例子在全国还不少,这说明楼市宏观调控的资金紧箍咒正在发挥威力,很多开发商资金链已紧绷。借高利贷预示着开发商在某种程度上已放手一搏,但后果也很严重,那就是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只有降价血拼一条路。
第二则是潘石屹据说已不盖住宅了。潘此前亲口说,他未来三年内不再盖住宅了。潘是有些禅悟的人,比如饱了就不能再吃了,累了就一定要睡觉。类似这样的禅悟,潘在地产行业内坚持得很好。因此,在这个行当,潘像一种虫子一样。虫子一动,会不会是某种预兆呢?
还有一件事,就是上海前一段的退房风。这种风波是非常时期才会出现的。这样的做法表明,他们一定受到了一个反常力量的压制,这个力就是畸高的上海房价。一个商业投资者作出非商业的行为,会不会是信心转折的开始?
故事讲完了。人们都说房价要能像这几年股市一样调整、股市能像这几年房价一样猛涨就好了,现在股市开始有这方面的意思了,那么楼市呢?
admin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