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存在税收黑洞
2006-01-11 22:18 作者:大众房产网 来源:
房产存在税收黑洞
对于房产业的税收,赵晓说得更多,他旁征博引,最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结论:“中国房产存在巨大税收黑洞。”
赵晓指责房地产商“食税而肥”,并找到了很多依据:“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即使是专为房地产企业设置的2003年度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纳税十强里,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总额也并不乐观。同样,在2004年度中国纳税500强企业排行榜中,前300名内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名字出现。”
赵晓引用的数据不仅仅是几个排名:“上海、广州等城市地税部门近日公布的企业欠税名单显示,来自房地产企业的欠税占欠税总额八成以上。这与目前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率位居国内各行业前茅的地位极不相称。”
据国税局对7省市调查涉税问题中,房地产占了90%。2004年,不少地区的税务部门发现,大量的房地产企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偷漏税行为,约有90%的房地产企业存在涉税问题。
偷税手法并不高明
这些房产企业的偷税手法其实并不高明,赵晓一口气就列举了几种典型方法:一位有过六年房地产从业经验的人士透露,调整报表转移利润的行为在房地产行业非常普遍。如广州某房地产公司想转移利润到国外,就在会计报表中造一个“海外业务接待费2000万元”。
通过关联交易等“合理避税”的方法也不胜枚举:“一位曾在广东某大型房地产公司的财会人员透露,该公司对外号称多元化经营,实则利用其下属的三家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以此完成利润转移。”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赵晓列举的上市公司做法:“经常有开发商举出上市房地产公司年利润率并不太高的例子,说明房地产业没有暴利。其实这很可能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众所周知,2004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少有的好年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6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年报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22元,与2003年相比只增加了0.03元,甚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房地产既存在着超高利润,又存在着种种不正当的利润获取方式,足证中国房地产业在目前是一个暴利行业。
而这个时候,张宝全和任志强则在替同行们叫屈,张宝全说:“关于税收,中国房地产除了税,还有很多的费,更重要的是它重复计费。
房地产业没挟持银行
在几番唇枪舌剑之后,似乎所有的矛头都对房地产业不利,就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同样以学者身份出现的钟伟,却站出来替房地产业说话了。
虽然没有明言,但他显然是在替房产业开脱一个很重要的“罪责”:“房产业是否挟持了中国金融?”
钟伟说话很随和,其演讲更像与朋友拉家常,“现在有两种说法很流行,第一种就是房地产行业要挟了整个中国的银行业。似乎房地产开发商拿着刀子架在银行的脖子上,使银行业成为人质;第二种说法是之所以这两年房地产热,那是因为空前低利率,而低利率肯定不能维持,利率肯定是要走高的。” 他对这两种流行论调先做了否定结论:“这两种说法在我看来,成立的可能性不会大于1%。”
接下来钟伟与赵晓一样开始引用大量数据:“从整个现状来看,按照央行的房地产金融的报告,房地产行业2004年房地产金融贷款总额为2.6万亿元。其中开发商获得近7800亿元。在7800亿元中,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获得1500亿元,经济适用房投入贷款1500亿元,商品房开发所获得银行贷款实为4800亿元。在银行贷款总量7800亿元中,不良贷款率为10%-11%,相比其他行业为中等偏下水平。”
列举贷款总量和不良贷款率,钟伟想要说的,似乎是银行风险的主要罪责不应当是房地产行业,“比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高的行业还有很多:酒店、餐饮、家电制造。
2万亿元的闲置资金
既然房地产行业并非造成银行高风险的罪魁,自然不应对其严加调控。钟伟说,只要央行的“2004中国房产金融报告”没有问题,他的分析就该是正确的。
实际上,在2005年,许多房地产企业感受最深的就是融资困难。既然房产不是罪魁,为什么要成为调控的重点对象?
他甚至连银行到底剩了多少钱都看得一清二楚:“银行资金的闲置已经非常严重了。以2004年为例,当年工商银行所发放的全部个人按揭贷款和当年收回来的提前还款额占其总额的55%,建设银行提前还款额是40%,银行拿这些资金干什么去?近几个月以来连续出现存贷差连续下降,因此在中国银行业中出现了两万亿元的没有充分利用的闲置资金。”
钟伟的观点替房地产商们找到了发泄愤怒的对象:“银行真的要降低给开发商贷款的风险程度,是不是没有规避的手段呢 有!比如按揭贷款证券化。浙江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方法就值得借鉴,他们的做法是,企业在贷款提供抵押物的同时,还要求企业法人的个人家庭财产也作为抵押物连带抵押。 2006年房价还要涨?
时间不知不觉在争议中度过,几乎每一个话题都刺激着中国房产的神经。
这中间,似乎是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任志强并没有更多的发言。除了寥寥几句替同业的辩驳之外,他的精力似乎更多是放在了“地荒论”上。
他首先表明了他对宏观调控的观点:“宏观调控不只针对房地产商,而是中央对地方政府做出的资源整合的调控。”
接着是一番牢骚:“2005年11月份以后,几乎所有城市都像北京一样拼命在土地供应上放量,这样一来,就没法保证2006年和2007年的土地供应。从现在的统计数字来看,全国土地购置量速度在下降。而这种下降可能对2006年有极度的影响。”
他带来的预测则是非常惊人的:“这种趋势可能造成供求关系的差异,使房价增长的速度会比2004年、2005年更加激烈。”
只不过,在钟伟和任志强两人所做的“2006年房地产趋势预测”中,这种价格持续上扬的论点并不占据主流。相反,钟伟认为总体来看,2006年的中国房产总体状况将与2005年状态基本持平。(刘隽刚/文)
admin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