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2 19:16 作者:大众房产网 来源:
显然,有了本轮房地产行业过热的教训,即便在决策层重提“刺激内需”的背景下,2006年的市场将相对回暖,但对于投机资本的遏止政策也将在2006年继续被贯彻执行,房价将难以再现2004年前后的猛涨局面,而这也将使向来起伏颇大的地产行业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循环。有选择刺激内需
对于经历了1992年以来最严厉的政策调控的地产商而言,“十一五”规划中重新提出的“刺激内需”令他们振奋不已。在呼号了将近一年“冬天来了”之后,春天似乎正在接近。因为他们清楚,200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红火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决策层长期施行“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在业界,“刺激内需”正在成为地产行业“复苏”的代名词,而在经历了2005年严厉的调控过后,政策的松紧无疑将决定着2006年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程度。对此,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谨慎地表示,明年的政策绝不会有大幅度的放松。而在此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也明确表示,房价依然是2006年政策关注的重点。
“不要一听到刺激内需,就认为是政府要帮着地产商卖房子了。” 陈淮说,“‘十一五’规划重提刺激内需,但落实到房地产行业,绝不是鼓励老百姓都去买房子,而是鼓励适度地购买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房产,不是盲目消费,这种对内需的刺激是有限的。”
央行2005年12月27日对于现行房贷利率政策的微调似乎为陈淮“有限刺激内需”的论调做出了最佳注脚:在要求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凡在2005年3月17日前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购房者将按新贷款利率还款的同时,央行明确,对于高档住宅、别墅和非第一套住宅的购买者,将执行6.12%的利率并将首付款比例提高到40%。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政府是否鼓励购房消费,金融政策是最明显的表现。虽然银行系统不可能长期遏止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需求,但究竟鼓励哪部分“内需”?目前看来,央行的着眼点在于中低档自住类商品房的“内需刺激”。而2005年之前出现的那种银行信贷对房地产行业需求“全面支持”的局面将不会再现。
除了信贷政策,税收政策也将贯彻这种“有选择支持”的方针。记者从财政部内部获悉,争论多时的物业税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在“十一五”规划内,物业税收将逐步开征,并采用不同房产、不同税率的方式。对于高档住宅、别墅等将采用高税率,陈淮认为,这些政策都会形成“有限制刺激内需”的效果。房价再难猛涨
虽然重提“刺激内需”,但2006年的房价将难以重现此前的全国性快速上涨的局面。在年底建设部例行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建设部部长汪光焘称,今年下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每月比上月增长0.6%,涨幅已经趋缓,“这主要是由于有效的遏止了投机资本。”
记者从建设部内部了解到,建设部方面认为,如果能够将目前所施行的配套政策高效执行下去,并且保持连贯性,明年的全国房地产价格出现如2004年类似的猛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那一轮房价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地区的投机资本带动,影响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导致整体涨幅的平均数被拉高,”建设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现在,长三角的投机资本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控,基本上已经得到遏止,涨幅也开始趋缓,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带动作用也逐渐减小。因此,2006年全国的房价水平不会再出现过快的增长。”他谨慎地对记者表示。
作为本轮房价的领涨者,上海的房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整体呈现跌势。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10月以来,上海销售价格总体环比下跌0.6%,而北京虽然房价涨幅度仍保持在12%左右,但涨幅比例也较去年同期下降5%~7%,青岛、天津、杭州等房价高速上涨的城市也开始刹车,“沈阳以及中西部的部分大型城市,房价平均水平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前述建设部官员对记者说。
尽管如此,汪光焘还是表示,明年控制房价上涨仍是建设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现在看来,他的关注显然有着自己的理由。
记者了解到,虽然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涨幅度都处在回落态势,但局部地区的房价却出现异动:自1992年宏观调控之后一直保持平稳的珠三角,在2005年底涨幅开始明显加快,深圳三季度的平均房价一度上涨12.8 %,不少楼盘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与此前上海的情况非常相似。
当记者就此问题向前述建设部官员求证时,他表示对此不便表态,不过他强调,深圳、广州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上海的情况发生,“这应该不会带动2006年的房价整体快速上涨。”他说。这位官员还向记者强调,在2005年中执行所有遏止投机资本的税收和交易政策,在2006年都将继续高效执行下去,因此,他认为,非正常的房价快速上涨,在2006年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记者 李乐)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