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买房,或激动不已、或忧心忡忡;或憧憬万千、或动辄弃权。面对新政,首购族如何秀好自己的“处女购”?是茫然还是警觉,是继续观望还是主动出击?从“国十条”到“二次调控”,左右摇摆的你,准备好了么?
“首次置业者”是个很大的概念,头一次买房的人有很多种类型:有家庭条件殷实的子女到了适婚年龄,开始筹备新房;有年纪轻轻的小两口,白手起家;有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终于凑齐了首付;还有单身贵族、SOHO一族、丁克家庭……不能说头一次买房的就一定是支付能力低的客群。
但是,对于经济收入不高的客群而言,置业虽然是头等大事,但还是要以“不牺牲生活品质”为基本原则。要仔细衡量自己的支付水平,再做定夺。如果单是为了房子就负债累累,那就得不偿失了。年轻人需要钱在事业上打拼,也需要钱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从这一点上考虑,经济水平不高的首购族应量入为出,优先选择岛外中小户型的房子。
二次调控之下,首购族成主导
“9・29”调控政策和地方细则的出台,让首次置业人群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此番调控旨在抑制多类需求。
一是投机、投资类需求者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认房又认贷,对于资金不足需要贷款才能实现投资的购房者来说,由于三套房贷叫停和禁止用于购房消费类贷款,迫使投资房产希望破灭;而对于手中资金充裕,能够用全款购房的炒房者来说,虽然通过全款可以实现购房,但受 “在厦同一家庭限购一套房”和外地人“限贷令”影响,投资之路也困难重重。
二是改善型需求者将无奈搁浅换房升级计划。二套房贷不得低于五成、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以及银行“认房又认贷”,多数改善型置业者将成第三套房贷,迫使改善型购房者因首付款不足、成本增加而放弃换房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本地首次置业者受影响较小,虽然“首套房首付不低于三成”的政策对这些刚性需求者也造成一定影响,但所造成压力并不太会影响购房计划。而实际上,在本轮新政出台前,厦门已有许多首次置业者都是按首付三成执行。
综合10月份房地产市场交易统计数据,禹洲・环东国际、万科・金色悦城、康城芳邻、海投・天湖等项目因在产品设计和价格定位上符合刚性需求,依然热销。
岛内压力太大,岛外“被”青睐
根据厦门房产联合网统计数据显示,10月1日到29日岛外住宅成交面积占到59%,比岛内成交面积多近三分之一。导报记者在多个楼盘走访过程中发现,首购族的置业行为是岛外楼盘热销的主要原因。
“岛内新的房源太少了,尤其是中小户型的房源几乎罕见。”馨怡关注岛内的房子有大半年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户型。“岛内的新盘最小也要90平方米,常见的是120到160平方米的三房四房,太考验工薪族的承受能力了。”最终馨怡将新家选在海沧,离她在仙岳路的上班地点坐公交车也才20分钟,十分便利。
除房源缺少外,房价也是首购者转向岛外的原因。据了解,10月份,岛外商品住宅均价7192元/平方米,相较岛内18076元/平方米的均价低了约60个百分点。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来不太被消费者看好的同安、翔安在10月份的表现已超过海沧、集美,成为岛外置业新的热点板块。由于禹洲・环东国际等项目的热销,同安在10月份商品住宅成交400多套,翔安的成交量也在300套以上,两个区域的住宅套数总和几乎是海沧、集美的两倍。
可以看到,受“90/70”政策的影响,岛外楼市的产品结构正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符合政策导向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房源比例相对较高,“首购族”将岛外房产作为首选置业区域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实力房企扎根,新城也宜居
随着岛外土地被相继开发,岛外新城作为一只“潜力股”,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限于资金的压力,不少首次置业客群不想一步到位,而是暂时性的将房子买在岛外。但随着岛外的区域价值和人居品质与岛内的日趋接近,这种“暂时性”的考虑开始转变。“住岛外挺好”――― 厦门客群“一定要买岛内”的购房心理悄然松动。
而实际上,未来的岛外在区域规划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将不输于岛内。根据厦门市最新规划,到2020年,岛外新城建设将形成24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明确、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城市化率提高到85%;将形成海沧新城、集美新城、环东海域新城、翔安新城四个新城区。
今年以来,翔安隧道和福厦高铁相继建成通车,加上之前通车的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海沧大桥、厦门大桥以及高集海堤等,以及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彻底打破了岛内外的城乡二元格局,为岛外楼市加速成熟奠定了基础。
此外,综合实力较强、城市运营经验丰富的品牌开发商相继进驻岛外,将带动当地房地产的逐渐成熟、稳健发展。近年来,住宅、特房、海投、泉舜、古龙、金帝、金都等纷纷扎根岛外开疆拓城,使得岛外房产品质和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特别是华润、万科、首开、招商、保利等全国性一线地产大鳄纷纷进驻岛外,显示出了业界对岛外新城建设和岛外楼市前景长期看好的信心。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