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网—齐鲁晚报大众网联合主办

中国为何缺少“百年建筑”

2010-11-02 17:49 作者:严虎 来源: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专家表示,相关部门还应该立法,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并对违规拆除“短命”建筑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伦敦一条普通街道,百年老房子依然精致

  2007年1月,西湖最高楼被爆破拆除

  建筑短命,是近年来国内城市建设领域不容忽视的现象。大量地标性建筑,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被提前拆除。是什么让这些正处在建筑寿命“青壮年”的建筑非正常“死亡”?而我们,又该怎样打造“百年建筑”和城市记忆?

  短命地标

  西湖最高楼建成13年就被爆破

  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

  中国的建筑为何“短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不久前指出,我国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数量全球第一,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

  中国现象

  建筑量第一 建筑垃圾也第一

  “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中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

  建筑“短命”背后,浪费大量金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修。

  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问:“英国、法国、美国的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我们呢?拿什么做城市发展的记忆?”

  建筑“杀手”

  拆迁卖地利益驱动使建筑短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质量往往并不是建筑提前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爆破工程指挥薛峰松坦言:“房子修得相当牢固,再用30年没问题。”

  众多建筑一拆了之背后,另有深层原因。

  规划:拆不拆领导一句话

  “规划规划,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还没建成就被拆除的合肥维也纳森林花园小区,根据官方说法,该小区影响了合肥城市景观中轴线―――黄山路与大蜀山之间的山景,爆破之后可以将贯穿省城东西的黄山路“拉直”。而小区建设规划在先还是城市景观规划在先,并没有公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认为,当下是“一届领导一套规划”,“我们历代王朝从来都是推倒旧的,重建新的,所以每一届领导上任时,往往认为‘除旧布新’才是对的。”

  政绩:拆了再建GDP翻番

  “拆一次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旧城改造,实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名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为重复建设以追求GDP,进而追求地方官员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不该拆的房屋也被大量拆除。

  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说,“错误政绩观指导下的拆旧建新,带来的GDP增长是表面的,并没有实质性增加社会财富和经济价值。相反,不正常的拆建本身浪费了巨大的财富和资源,除了能带来政绩,对社会经济毫无益处。”

  卖地:拆迁开发利益巨大

  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能让一些人对新建筑“痛下狠手”。

  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身影。例如,仅13年的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被拆,其置换出的土地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用于商业开发。北京的凯莱酒店拆除后,也将在原址巨资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

  记者在采访棚户区改造时了解到,少数城市为了尽快通过拆迁置换出土地进行商业开发,甚至将一些2000年左右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列为“棚户区”,以方便拆迁,同时还可以获得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支持。

  质量:建材要求比日本低

  不可否认,在遭到提前拆除的短命建筑中,也有因质量问题和缺乏高质量维护而被迫拆除的。如北京市近日要求某开发企业拆除刚刚建成的某小区保障性住房,就是因为建筑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

  而质量对建筑寿命的影响巨大。以日本为例,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百年住宅”的建设构想,建设房屋时使用的都是标号40以上的混凝土,而中国大部分短命建筑使用的都是标号20的混凝土,仅此一项差距就使中国的房屋至少短寿十几年。

  怎样打造百年建筑

  历经百年,伦敦街头精致的百年老屋仍在。我们呢,应该怎样打造自己的百年建筑、城市记忆?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建议,“建筑拆除不能乱来,也不能让一两个人说了算,应该有明确的规范。”要学习国外,设立专家委员会,请包括建筑、规划、文物、文化等行业的权威人士,共同论证以决定是否允许拆除某个建筑。对于某些重要建筑的拆迁,甚至可以举行听证会。

  庄惟敏表示,我们的城市建设规划,更应该着眼长远布局,在规划阶段,就细化建筑的寿命要求。比如按照城市功能的不同,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性建筑,包括文化建筑、命脉建筑等,这些建筑需要有很长的耐久性,寿命年限要定高。相对应的另一类是背景建筑,一般是民用住宅和普通商业建筑则可略低,这样拆迁时也有章可循。

  专家表示,相关部门还应该立法,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并对违规拆除“短命”建筑的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建议,要打造长寿命、高品质的百年建筑,应大力推进住宅的产业化,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像造汽车一样,用各种标准建材来造房子”。这样的房屋建成后,不仅节约资源能源,而且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改造。

  

本文相关新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