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楼市
2012-06-02 07:25 作者: 来源:
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6月1日凌晨5点,雨后的北京有些清凉,刘静(化名)早早地来到通州梨园东里一处楼盘的售楼处前排队。
这个楼盘名叫华业·东方玫瑰,新开盘的是A8号楼三单元,单价为每平米1.5万元左右。半个月前,二单元100套房子开盘,如今已经卖得只剩下7套。此次开盘,单套房子的总价比上次高了约4万元,但还是吸引了几十位买主前来排队。
在北京,房价出现反弹的类似楼盘还有不少。不知不觉中,楼市已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咨询了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无论是接近住建部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是行业分析师、房地产企业,一致认为房市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涨价潮。
分析人士认为,市场5月份已经出现回暖势头,地方政府也在出台一系列微调政策,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家的新一轮投资热潮已经兴起,这势必会推动房价的再次走高。
市场回暖
5月27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西二旗北路的万科金域华府东开盘,场面火爆。据购房者刘先生介绍,当期总计销售335套房子,而报名参加摇号的人数则多达1900人。两居室在3小时之内就被抢购一空。销售人员原以为三居室只能卖出去20多套,没想到第二天就全部售罄了。该楼盘均价为每平米2.1万元,2014年9月交房。
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房地产市场已经初现回暖迹象。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网站公布的网签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北京5月份新建住宅签约9014套,比4月上涨27.7%,比去年同期大涨38.1%。
房地产市场的规律是量价联动,成交量的上升必然带来价格的上涨。据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5月北京剔除保障房的新建住宅均价为每平米19919元,比4月均价上涨1%,这一数字在今年以来持续呈现出环比微涨的态势。
类似的还有天津。5月还没结束,成交量就已经达到77万平方米,超过了4月的61万平方米和3月的72万平方米,并且略高于2011年5月的76万平方米。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截至5月27日,5月份内全国54个典型城市的商品房住宅签约套数已经高达191439套,创出2011年实施限购政策后的新高。
地方微调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市场微调政策。最近的一次是5月28日,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放宽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公积金贷款的单人贷款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家庭限额则由40万元提高到了80万元。
有媒体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3个地方政府尝试了楼市政策微调,内容分别涉及限购、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其中除5个城市因触及限购“红线”而被叫停外,其余28个城市均获得了默许。
究其原因,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总监张大伟分析表示,主要是限购政策对房地产影响太大,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性又很强。房地产业行情不好,土地就卖不出去,房地产交易的相关税费也会减少,这让地方政府吃不消。
如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微调政策,一方面影响到部分刚需人群,使他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另一方面,对市场的心理影响则更大。以往经验表明,政策低谷往往也是价格低谷,政策信号由收紧转为放松,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投资潮火上浇油
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告诉记者,影响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三:宏观政策、行业政策和市场因素,其中宏观政策是最主要的。目前,房地产的行业政策限购虽然不会改变,但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已经兴起,这势必会推动房价的再次走高。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预调微调力度。随后,便是一大批钢铁、水电站项目的审核被通过。
业内人士分析,2009年房价反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4万亿”的救市政策,数量巨大的货币最终需要找到出口。在现有的市场形势下,其他项目赚不到钱,资金还是会流向房地产市场,最终导致房价暴涨。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表示,2009年的救市政策,表面上看与房地产无关,“4万亿”里没有直接投资到房地产领域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也不包括房地产行业。但是人们赚到钱后,最终还是要买房。
陈宝存预测,房价已经不大有回落的可能。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已经逐步回暖,并且是量价齐升,即销量和价格的同步上升。
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表示,未来房价肯定会上涨。而在目前情况下,政府的调控政策已经用到极致,如果再次出现新一轮房价暴涨的局面,如何抑制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难题,目前来讲还看不到有效的调控手段。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