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阶梯电价欲延至月底出台石市拟出5措施微调
2012-06-01 09:01 作者: 来源:
原定于6月1日开始实施的河北省阶梯电价并未如期而至,预计该方案并不会延迟过久,将在今年6月底前出台。省物价局人士表示,方案确定后将及时通知媒体,向市民公布。
5月10日上午,备受市民关注的河北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会在石家庄举行。根据省物价局提交的方案,阶梯电价分设三档,我省80%的家庭用电价格将保持稳定。当时,23位听证会参加人对阶梯电价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讨论。
根据当时讨论及听证会参与人意见,第一档居民月用电量或在170度以内。关于现场热议的季节性用电差异问题,省物价局在现场表示,拟采取以年为执行周期的办法实施阶梯电价。
对于原本预计6月1日实施的阶梯电价并未如期实施的问题,记者联系了河北省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阶梯电价的方案还在制定与完善当中。“方案框架已经形成,现正在草拟办法并加紧制作,但方案具体细节问题仍需论证、核算,有待最终确定。”
据悉,省物价局将在认真研究参加人意见建议,对我省阶梯电价方案做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经省政府同意并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后实施。“我们将会按照国家总体部署执行实施,争取在6月30日之前对社会公布。方案确定后,也将第一时间通知媒体。”省物价局人士表示。
相关
市民近日对电价关心的问题
在河北省阶梯电价听证会之后,不少市民都在关心自家用电情况,并向省物价局提出相关问题。省物价局人士在官方网站上认真答复。涉及阶梯电价的各类问题,省物价局表示,对于市民反映的情况,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
请考虑三代人家庭的电价
问题:制定阶梯电价,让大部分人都节约资源,但是像家中三代人住在一块的跟家中只有一两个人的,这种方案是不是对三代人的家庭来说太吃亏了?另外,马上到了夏天,用电量肯定大,剩下20%的家庭不一定全是浪费电资源的家庭。
回复:关于季节性用电差异问题,我们拟采取以年为执行周期的办法实施阶梯电价;对于一户多人口的问题我们也已向国家反映,争取国家政策上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听证会参加人意见和消费者的反映对阶梯电价方案进行完善,您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
冬天用电取暖用户咋办?
问题:不应该将所有用电量大的都归为第三档收费,实行阶梯单价是不是应该考虑用电性质呢?因市政供暖没有能力提供热源,我们这里新建商品房基本都是电热膜取暖,这些家庭冬季用电量将很大,即使按现在的电价也要支出比市政供暖更多的费用,如果将来将用电量征收三级电价,很多人冬季无法取暖而挨冻。
回复: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听证会参加人意见和消费者的反映对阶梯电价方案进行完善,您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
问题:实行阶梯电价对安装电地暖户的影响
回复:目前我们正在根据听证会参加人的意见和消费者的反映对阶梯电价方案进行完善,对您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
未安装独表的合表居民暂不执行阶梯电价
问题:阶梯电价如何公平一表多户?农民工多居住在租房价低廉的城中村里,且多是一院多户,电表是一表多户。我的院里住着十户人家,共用供电公司一块电表,每月一块电表170度平价电,每户平均17度电,其余要高价电,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回复:按照国家《指导意见》的规定,对未单独安装户表的合表居民用户暂不执行阶梯电价,电价水平按我省居民电价平均提价水平调整,即每度提高1.85分钱。
以下执行居民生活电价
问题:商场的职工宿舍用电应按什么电价收取?
省物价局回复:职工宿舍生活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电价水平。
问题:请问村委会、卫生室电价及其公益性服务设施电价可否参照执行居民电价?
省物价局回复:依据我局《关于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服务设施用电等执行当地居民价格的通知》(冀价管〔2011〕17号)文件,村委会及其公益性服务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电价。(燕赵都市报 记者 宗苗淼)
石市拟出五措施微调楼市
继全国多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之后,石市也拟出台5项楼市微调措施。昨日(5月31日),记者从石家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针对石家庄楼市现状,房管部门拟在坚持房地产调控的前提下,对包括限购、预售证办理、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在内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微调,旨在促进石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目前,该提案正在报批中。
昨日,石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李义增在参加房地产开发企业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时表示,石市住房管理部门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政策,遏制投资性住房需求,继续强化对市场主体和行为的“优质服务、依法监管”。
李义增介绍说,随着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石家庄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平稳的发展势头,近两年来房价并无大幅度波动,处于较为合理的价格区间。今年前4个月石家庄市场的数据显示,商品房、特别是商品住房上市量和成交量出现了五六成左右的下滑。但从局部市场的反馈数据来看,刚性需求仍是房产市场的主力军。因此为了满足购房者刚性需求、支持合法企业发展、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石市拟在坚持楼市调控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对包括限购在内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
在国务院强调“稳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预调微调楼市政策的“小动作”也愈加频繁。记者粗略梳理发现,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厦门等近40个城市,从限购政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等不同角度出台了有益于刚需入市的楼市微调政策。
1、家庭人均住房低于30.6平方米可购第三套房
石市住房局相关人士介绍,在限购政策下,一个家庭最多只能购买两套住房,一些人口多、住房面积小的家庭存在着住房紧张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石市正在进一步细化限购措施方案。石市将分为三种情况对限购政策进行人性化微调:石家庄居民(含郊县)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全省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我省上年度数据为:30.6平方米/人)的家庭,将允许购买第三套住房;家庭已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下住房,但均低于廉租房住房标准,将允许再次购买住房;非本市户口的居民,可持税务或社保单位或供职单位开具的一年纳税证明或社保证明,申请办理再购房手续。
2、工程进度达到25%就能办预售许可证
为了加快推动诚信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在建商品住宅的上市节奏,缓解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窘境,凡属于诚信企业或省重点项目的在建楼盘,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即工程进度达到总投资额25%的项目,住房管理部门将受理商品预售许可证业务。
3、放宽商品房抵押担保条件
允许对已取得商品住房预售许可证,尚未办理预售合同备案的商品住房,进行抵押担保,以加快开发企业的资金回流。
4、鼓励用自有存量土地建经适房
对驻石部队和军队院校、军工企业,以及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比较集中的企业,将批准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经济适用房,并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集中管理体系中。
结合今年河北省下达给石家庄的经济适用住房任务指标2400套,业内称,此调整既解决了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的燃眉之急,也为一些有能力自建住房的单位提供了一个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途径,舒缓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压力。
5、限购实施前购房可申请备案
对2011年2月执行限购政策实施前,购房者已与开发企业签订购房意向的项目,将按照国家规定依法处罚后,待相关手续齐全后,及时受理商品房预售备案申请。
这就意味着,如果市民在2011年2月石市限购令出台之前,就已经与开发商形成了购房意向,待按照相关规定对开发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补齐了相关合法手续后,即可申请办理预售备案,房管部门将及时受理。(河北青年报 记者 王亚楠)
2011年下半年以来多地进行楼市微调
厦门调整家庭住房标准,户籍变化
南京放宽公积金贷额
湖南利率优惠、降低首付比例、减免税费等
扬州对购买精装修房进行补贴
南京公积金放宽
杭州购房补贴
吉林公积金放宽等
长春购房落户
重庆购房补贴
武汉税费优惠
合肥公积金放宽
中山调整住房限价
天津调整普通住宅标准
2012说高考:报考人数降全国平均录取率逼近80%
6月7日,900万学子将迈向高考的门槛,走向他们人生的新阶段。
大学越来越好考,然而全社会对高考的焦虑却日渐增多:当大学不再苛严地择“精华”而取,年轻人开始苛严地看待大学,值不值得读、机会是否公平、如何使录取制度更加公平以及如何理解公平?在这一大趋势的背景下,2012年的高考又呈现出哪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报考人数再降,全国平均录取率逼近80%
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是900万人,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报考人数已经下降140万。
与此同时,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2011年为72.3%,2012年可达75%以上。
报考人数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根据人口统计数据,2008年是18岁适龄人口的拐点,随后快速下降,从而带来高考报名人数的直接下降。同时,出国读大学的因素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2年将超43万人。巨大的留学经济蛋糕也令国外高等教育纷纷抢滩中国生源市场。
在这“粥多僧少”的剪刀差效应下,高考计划录取比例快速增长,据了解,2011年全国有23个省市实际录取比例已经达到78.7%。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增长10倍以上。不光是京沪等大城市录取比例高,山东这样以“分高、难考”著称的大省实际录取比例也超过了85%。
生源危机考验大众化时代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越来越多,一个新的现象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上线考生放弃填报志愿。
被放弃的院校中专科高校首当其冲。据报道,有些地区的高职高专录取分数已经降至150分(满分750),即按百分制换算,仅仅20分。但仍然无法完成招生计划,或者被录取后,不报到率大幅上升。
据统计,2011年全国各省市都有没有完成计划的现象。山东2011年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967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2万的生源缺口。
有大学不愿意上,说明考生开始考量值得不值得这个问题。这个考量倒逼大学思考:如何让人觉得在你这里花钱花时间学习是值得的。
为了应对生源难题,各地纷纷增加本科招生比例,尤其是发达地区。如上海,本科招生比例已经超过60%,比落后地区高出一倍。河南的本科招生计划也在3年内增长了10%。但是这也无非是将倒逼推进到本科层面而已。许多优质的高职学校招生分数线甚至超过本科线的事实说明,学子用脚投票不是因为学历,而是学历的含金量。据安徽省教委2010年的统计,本科不报到率已经超过10%。
期盼更科学、更公平
今年两会前夕,山东省高调宣布,非山东籍考生2014年起可在山东考大学,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教育部随后宣布,2012年底前,全国各地都必须出台异地高考政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也曾公开表示,最难的,是在上海、北京。
2011年,北大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每万名考生中录取不到一个人,但在北京却高达32.6人。复旦2011年在6.1万考生的上海录取340人,在85.5万考生的河南录取50人。这样的招生指标投放方式是否公平?允许异地高考是否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在全国各地教育发展本身并不均衡的前提下,这个问题盘根错节,怎么动都会有伤痛。
同样,面临公平考验的还有另一个焦点:加分制度。有调查显示,超过90%的考生家长建议取消一切加分,原因是造成了不公平。2011年,四川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中,有93%是因为少数民族身份获得的加分,与该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相比较,这样的数字令人疑窦丛生,但是民族身份的管理,教育部门鞭长莫及。同样,给各种文体优秀、竞赛成绩突出的学生加分,但无法保证其资格完全真实可靠,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也变得进退维谷。
随着高等教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高考和招生的细节牵涉到的人数越来越多,自然地,所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任何一个细节的公平性都要放在“显微镜”下来看。其实这正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惟其如此,改革才能越来越科学、合理。(光明日报 记者 李玉兰)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