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病了还是疯了?

2012-05-25 07:32    作者:   来源:  


  背道而驰不健康

  “香港首季楼价升5%,同期经济增长却只有0.4%,楼价与经济增长背道而驰是不健康的现象。”5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经济顾问陈李蔼伦出席香港一电台的节目时表示,“目前香港的低息环境并不正常,我担心泡沫化风险增大,希望银行审慎借贷,市民也要小心留意。”

  据称,特区政府原本估计在外围因素特别是欧债危机影响下,今年香港经济增长有1%至3%。“但最近两周,欧洲政局急速变化,经济下行风险增加,政府不能完全排除8月份对经济预测做出调整。”陈李蔼伦表示。

  经济不给力,但是楼价却闭着眼闷头向上,香港市民充满无奈。香港1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707万人。他们顶着世界最密集的天际线,也承受着最沉重的房价负担。据悉,香港平均房价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12.6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1年,47.7%的香港市民因无力购买私人住宅,居住在公屋(政府廉租房)或居屋(政府限价房)内。其人均住房面积仅有12.8平方米。

  有网友感叹,“香港楼市真是病了,病得很重”。

  金融体系风险增加

  香港楼市如网友所叹“病得很重”,还是执迷不悟疯狂炒作?

  日前,香港房屋协会公布,为遏制炒家,房协新推出的私人楼盘将仅面向持有香港身份证的申请者。香港媒体指这是“首度引入港版内销房概念”。

  那么目前来看,非香港本地买房者是否成为推高香港楼市供需的主要因素?金管局称,自2011年7月起,统计数据显示各大银行新申请的住房按揭贷款中,申请人主要收入来自香港以外地区的申请宗数约占总数的4%。

  消息人士表示,港府自早前针对炒卖活动推出额外印花税后,炒卖活动已近乎绝迹。但楼价继续飙升十分“诡异”,这不但令楼巿泡沫再度膨胀,也令金融体系增加风险。

  “最近几周市场气氛出现变化,主要是受到外围因素影响所致。”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说。他承诺,若楼价继续上升,金管局会“根据一贯原则”采取适当措施,要预防按揭质量转坏拖累金融系统的风险。

  “楼价高企不下,银行风险无疑大大增加。”有香港银行界人士表示,目前再降按揭成数的空间不大,但可仿效内地向第二、三套房收紧按揭成数,以维持银行体系的稳健。

  紧密观察未来走向

  面对楼价高企,港府一直通过三方面为楼巿降温,包括中长期增加土地及楼宇供应,短期措施则包括增加交易成本,打击炒卖活动,以及提高楼宇买卖透明度等。最新一轮的收紧措施发生于2011年6月,金管局要求若住房按揭贷款申请人的主要收入来自香港以外地区,其最高按揭成数需按所适用贷款标准下调至少一成,造成对外地人的“限贷。”自措施实施后,香港房地产市场由去年7月起成交量下跌7个月,楼价微跌4%。

  但进入2012年2月起,楼市成交重新恢复畅旺,截至3月底楼价已超过去年6月高位1%。但是,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许多楼盘“有价无市”,楼市疯狂的状态让人十分担忧。

  因历史、政治及地理环境等原因,香港土地开发率仅有23.7%,用于住宅用途的土地开发面积76平方公里,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8%。于是,寸土寸金成了香港楼价置身事外的“护身符”,在香港,楼价似乎已经超越经济规律之外,是永远向上的。“如此状态让政府非常头痛。”消息人士表示。

  “目前香港楼市整体走向仍难判断,未来几个月将是关键时期,将因应市场形势推出适当措施监管香港楼市。”5月21日,陈德霖明确表示,楼市是目前香港金融风险的集中区域之一。(徐 蕾)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