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因素推涨广州房价

2012-05-22 08:19    作者:   来源:  

4大

  近日出炉的广州经济蓝皮书中《2000年以来广州房价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近10年广州房价指数呈波涌态势持续上行。无论买新房、还是租房,都对居民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推涨广州房价?广州经济蓝皮书课题组专家分析称,助推广州房价指数持续上行,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土地价值与价格推高房价;二是房屋建造成本上升使房价居高难下;三是居民购房需求增长所使;四是通胀预期和消费观念因素带来的影响。

  南方日报记者 陶达嫔

  1

  土地价值与价格推高房价

  报告分析称,随着近年广州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轨道交通的蓬勃快速发展,土地价值大幅上升,基准地价大幅上升。如2010年一级住宅土地的基准地价比2008年上升23.3%,比2004年则上升73.5%。

  作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等宗地价格评估依据的基准地价的大幅上升,带动了土地使用权拍卖、招标、挂牌出让成交价格的大幅上升。报告认为,“地王”的不断出现带动了周边楼盘涨价,“地王”不仅是土地价格大幅上升的表象,更是房价快速上涨的推手。

  2

  房屋建造成本上升推高房价

  房屋建造成本的上涨,是推动房屋价格居高难下的另一原因。

  报告认为,一方面近年广州加大河涌整治、旧城改造力度,相关拆迁补偿标准大幅提高,使房屋建造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建材等原材料价格上升提高房屋建筑成本,2000—2008年各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个季度以3.2%的速度上升,其中建筑安装、装饰工程价格指数以平均每季度5.5%的速度上升。

  3

  “单门独户”增多带动需求增长

  除了土地价格和房屋建造价格,报告认为,居民收入水平催生的购房意愿及人口带动的住房刚性需求强劲,推动了住房需求增长。

  报告分析认为,近十年来,广州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以年均11.1%的速度增长,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以年均8.1%的速度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购房需求也与日俱增,一方面改善型居住的需求逐步成为购房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收入增长也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结构也从“三代同堂”过渡到“单门独户”,增加了对住房的刚性需求。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增长迅速,加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压力,催生了对住房的需求。以2009年为例,广州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分别达1033.5万和794.6万,比2000年分别增加38.7万和100.7万。

  4

  通胀预期放大价格上升效应

  居民消费者本身的心理因素也成为影响房价变动的因素之一。通胀预期和居民贷款购房理念的转变和盛行,成为支撑并放大住房价格上升的因素。

  报告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通货膨胀预期有增强的态势;同时,货币投放量加大,房市、股市大涨进一步强化了通胀预期。一方面,商户在成本上升状况下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选择提价收购和销售来增加市场份额,推动价格连环上升。另一方面,居民看涨预期会引发对部分商品的集中购买,从而放大价格上升的效应。

  另外,居民购房理念发生转变,从“以前不太接受贷款购房”变成“贷款购房成为现在主要购房方式”,这种转变成为支撑高房价的一种要素。

  报告介绍称,这种购房理念的转变有数据可以显示并佐证。数据显示,在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收支构成中,居民提取贷款支出在2005—2008年呈现较大的上升势头,年均支出达108680.8万元,比2000—2009年年均支出高50.6%;2005—2009年居民归还贷款收入达到357113.2万元,比2000—2009年年均收入高72.7%。

  专家建议

  把住房保障

  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除了做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引导居民合理安排住房消费,还应该推进住房的保障制度建设。负责《2000年以来广州房价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的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课题组专家建议,面对广州房价指数波涌上行的态势,应该尽快制订基本住房保障法律法规。在保障房方面,专家建议应建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退出机制和回收制度,尽快出台政策明确所有保障性住房产权永久性归属政府,使有限的公共保障资源进入良性循环利用的轨道。

  同时,应建立健全行政激励和问责制度,把住房保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并实施一票否决制,促使各级财政尽快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并完善公积金制度,研究建立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等全覆盖的住房公积金体系,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扩大惠民政策覆盖面。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