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深处有人家沙漠村落现“美居”--在中央
2012-05-12 10:31 作者: 来源:
新华网乌鲁木齐5月12日电(记者毛咏、阿依努尔)如今,“居者有其屋”正在天山南北的广阔大地上快速变为现实。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已是:昆仑深处有人家,沙漠村落现“美居”。
昆仑山深处的吉根乡位于中国版图的最西南角,属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也是中国境内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地方。这个意为“聚会”的“西部第一乡”,毗邻吉尔吉斯斯坦,自然环境恶劣,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不少柯尔克孜族牧民世代游走在大山深处,逐水草而居。
2011年,吉根乡牧民苏里坦听到很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新词:“安居富民”“一户一方案”“自主建房”“独立卫生间”……紧接着,苏里坦所在的斯木哈纳村热闹起来,运送建材的车山上山下奔波,乡领导和村领导不断带着陌生人在建房现场指指点点,一栋栋具有抗震性能的新房一点点拔高。
牧羊20多年的苏里坦干起泥瓦匠,自己参与建设的新房越看越漂亮。“住房是80平方米,还有自己院子,太大了,我的羊圈、羊就在房子后面……噢呦,现在的生活太新鲜了!”苏里坦无法形容这崭新的日子给自己、给这片高原上生活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带来的变化。
在吉根乡党委书记张玉宏的“民生蓝图”上,是要通过“大连片、小集中”和原址建设相结合,让千百年来世代分散的游牧民族后代,能过上安适、充满希望、有奔头的新日子。
到2012年初,942户分散在昆仑山深处的牧民先后搬进了修建于开阔山间谷地上的坎久干新村、黑孜苇新村以及阿依布拉克小区的富民安居房。一座座漆着粉色、黄色外墙的居民房错落有致,小区道路两侧种上了小树和各种花草。不远处,一座座蔬菜大棚排列整齐,别样的新村景致为苍茫昆仑平添了无限生机。
下昆仑,入沙漠。当阳光还驻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时候,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镇吐扎克其村的维吾尔族农民萨德尔·司马义正在刚刚落成的新房里忙活。一直在“研究”太阳能热水器的他搞不明白,这个小小的装置怎么就把凉水变成了热腾腾的洗澡水。“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房子275平方米,独立的厕所干净得很,院子很大,可以养殖鸽子、养羊,我还有一亩蔬菜大棚、一亩果园……哎呀,现在忙得很!”
萨德尔·司马义沉浸在新房子带来的新生活里。他告诉记者,中央开了个新疆的会以后,帮助我们发展致富的好政策多得很,县里变化大,我家变化更大,哈哈……”爽朗的笑声回荡在他敞亮的庭院。
和田地区策勒县位于新疆最南端,是受风沙和沙漠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的沙丘每年以10至15米的速度向县城逼近,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问题成为策勒县最严峻的生态问题,也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及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会议为新疆、为策勒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现在全县上下万众一心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策勒县县委书记朱才斌介绍说,安居富民工程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全县15万各族群众的积极性,现在就是一个目的:富民强县。历史上曾经三次搬迁县城的策勒,今天已经迈开了“人进沙退”的脚步。
昆仑山上吉根乡的场景,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策勒县的场景,正是新疆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蓬勃场景的缩影。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的两年时间里,“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成为自治区为解决广大农牧民和城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也是最得民心的“民生工程”。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截至2011年年底,天山南北共有120多万农牧民喜迁新居,90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