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男子自称是房产商 用假玉石忽悠女网友近百

2012-04-16 09:41    作者:   来源:  

  楚天金报讯(记者黄鹏程 通讯员肖华)用几千元在武汉收藏市场购买工艺品,通过“钓鱼”的方式,然后“编故事”、请“专家”掌眼,炮制《玉石鉴定证书》,骗取女网友96.3万元。昨日,记者从咸宁市咸安区人民法院获悉,嘉鱼男子王某因为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假交易 钓住女网友

  2010年5月,53岁的嘉鱼人王某在网上认识了咸安区一位程姓中年女子,得知对方家境很殷实后,王某自称是房产开发商,身家数千万,平时喜欢收藏玉石。

  两人从网聊发展到见面聊,越聊越投机,关系也渐渐加深。当年9月,王某带程某到自己家中,在展示自己满屋玉石的同时,提出希望程能买下一些,以解决他“资金周转不灵”。

  程某因不懂收藏,并未答应。为博得程某信任,当年10月,王某邀程某随他到嘉鱼农村“淘古董”。在一农户家中,王某出资10万元,程某出资1.5万元,合伙买下了一些玉石,然而再将这些玉石“卖出”。不过,此举还是赢得了程某的信任。

  放长线 骗得近百万

  见程某上钩,王某故伎重演。2010年11月,王某告诉程某,嘉鱼有位老人因女儿出了车祸急需钱看病,想把家中的一块名叫“百年好合”的大玉石卖掉,要价80万元。程某借了40万元,和王某一起赶到嘉鱼,经讨价还价后,以75万元的价格买下。

  为了让程某认定自己的投资很值得,王某不仅从武汉找到一位专家给那块玉石“掌眼”,还弄来一张《玉石鉴定证书》,证明“百年好合”价值千万元。

  对于王某的行为,他的妻子看不过眼,将王某的骗局如实告诉了程某的家人。去年5月,程某向警方报警。据调查,王某通过多次交易,累计骗取程某财物96.3万元。后来,王某退还了程某20万元。

  打假难 搞收藏需当心

  昨日,国家文物鉴定估计师熊胜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目前,我国有关文物、古玩和收藏尽管有一些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目前,各行各业都可以打假,唯独古玩、收藏市场难以打假,主要原因就是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崇仁路和徐东古玩市场,看到有不少的藏友在里面“淘宝”。“目前,不少人都是抱着捡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态去搞收藏,这些人也最容易看走眼、被欺骗。”熊胜华称。

  作为一般的收藏者,怎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呢?熊胜华给藏友支了几招:首先是不懂的东西不要去买,当前收藏市场真货、精品少,假货泛滥,弄不懂的容易上当受骗;其次是来源不明确的东西不要去买;再次就是应当把藏品当作一种文化来研究,而不是当作金钱或是商品来研究,了解越多,上当受骗的几率就越小;最后就是不要抱着捡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态去搞收藏。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