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走笔之七:保障房要真保障

2012-03-10 17:19    作者:   来源:  

  连日来,参加两会和委员代表在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保障房成为热议焦点之一。笔者发现,去年代表委员主要是对保障房如何尽快推动建设发表建议意见,而今年更多的是对保障房如何公平分配提出建议。笔者也深有感触,如何确保有限的资源真正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还真值得多动脑子和智慧,多一些监督和检查。

  国人常讲“安居乐业”,只有安居乐才能乐业。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奈的呼唤,这一美好的愿望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变成现实,国家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基本解决低收入和无房群体的住房困难。以三口之家计算,至少可以使1亿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得以改善。

  去年一年国家投入1.4万亿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兑现政府承诺。但是保障房福利一开始就成为一些人觊觎的“肥肉”,各地都作为安居保障的保障房却衍生出资格造假、骗购骗租、变相福利分房分配等乱象。一些开着高级轿车住进保障房,还存在以次充好、质量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等问题。公租房成了个别人的发财手段,如何使保障房落到真正需要的百姓手里?

  范谊代表认为,建房容易分配难。出现的乱象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房制度,解决国民住房保障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政策遏制和法律惩处。蓄意骗购、骗租公共保障性住房属于违法行为,除按照有关行政规定退出非法获得的住房外,还应追究刑事责任。李立新委员表示,所有这些“乱象”的发生,都与建设、分配保障房的过程中,缺乏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以及执法不严密切相关,因此给群众造成“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觉。公开公平公正是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反而会造成社会不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刘基建议说,监管要让每一套保障房真正发挥效用。保障房门槛不应一成不变,要根据轮候人群数量、市民收入、居住水平以及住房价格等因素动态调整。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申请审核和配租配售程序,予以公开,并进一步研究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据有关部门总结分析,目前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仍需解决“三难”:一是部分居民的收入证明难以反映其真实收入水平;二是动态化管理保障房存在困难;三是申请家庭信息收集难。

  委员代表建议:破解这“三难”坚持公正公平不可少,要严格规范审核分配程序,对保障房申请人、入住者的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全面审核、动态监测,使所有符合条件者都能公平公正地参加申请、轮候和逐步获得保障房。通过建立民政、社保、房管、公安、地税、公积金中心、银行、证监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将有效改变审核手段单一的被动局面。再者坚持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社会和媒体全方位监督,全过程公开透明,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要立即取消资格。还要探索完善保障房分配和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加强和规范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各地已逐步建立并将继续完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配售和公示等制度。监管,正成为保障房的一道保护屏障。

  今年还将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尽管新开工数量下调但在建规模仍强劲增长。如果说保障房建设是德政是好事,但如何办实办公平公正,让百姓满意才是最终的答卷。(廉 军)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