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动车何去 楼市调控何从
2012-02-24 09:03 作者: 来源:
event
事件
1.奢侈动车
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含税销售单价,下同),一个大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15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座椅,6.8万元的冷藏展示柜……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不是来自北京、上海的某个高档别墅,而是我们乘坐的动车。这些昂贵的零部件,最终汇成了一列奢侈动车——CRH2(4动4拖)的最初进口价为1.6亿元,国产化后近年成本有所降低,仍高达1.4亿元。由于加装了VIP座椅,加上牵引、制动等速度等级的提升,即使在大多数CRH系列通用零配件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中国自主研发的CRH380的成本不降反升。京沪高铁CRH380列车,二等座票价为550元,一等软座935元,商务座高达1750元,而当天即可买到的京沪打折机票6折不足700元,T字头的13小时火车票价不足200元。这是《新世纪》周刊日前登出的文章《奢侈动车》。
点评:一边是动车的无限奢侈,一边是高铁负债率高达60%。高价投资来自纳税人,高价使用还是要消费者自己买单。中国,就行驶在这样的奢侈列车上。
2.国资委:央企业绩增长来自改革创新
《财经》(博客,微博)综合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中央企业业绩增长来自改革创新,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是靠垄断利润。根据数据统计,2011年央企累计实现净利润9173.3亿元。邵宁还表示,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点评:不知道能不能拿得出在国际上“畅销”的创新成果,否则,创新性提价也可以是“创新”。参看《奢侈动车》。
3.中国手机上网速度全球倒数第二
国际权威组织GSMA(全球移动通信协会)报告显示,手机宽带连接速度最慢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和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和国家,手机网速均较快。截至2010年,印度和中国平均连接速度分别仅为19 kbps和50 kpbs。而日本和韩国,平均速度已达1400 kbps。不过,GSMA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中国手机网速可达到1384 Kbps。
点评:国企赚钱速度全球第一,服务速度全球倒数。
4.商业银行去年净利超万亿元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近八成来自利息收入,净息差为2.7%,非利息收入占比为19.3%。业内人士分析,去年紧缩货币政策以及数次加息导致银行息差增大,是利润增速较高的主因,预计今年利润增速将降为20%左右。
点评:联想到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对记者说“央企发言人是高危行业”,怎么感觉多数央企自身就是高危行业,具体体现是:拿老百姓的钱进行投资又反过来与民争利。
5.陈志武:中国税收增长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
央视网刊登经济学家陈志武文章:很多人认为美国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很严重,但是以下数据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美国今年全年的税负只占GDP的24%,但是中国的比重约为35%,如果美国的征税水平与中国相当,也为35%,那么今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基本为零。我们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美国征税很难,而目前中国的税收增长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美国的国债问题事实上并不严重,只要提高税率,美国的财政危机就不会出现。
他还说,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中经常出现“下药过猛”的现象,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不作为必然会导致下药过猛。很多政策在颁布之后,专家、民众没有耐心去等待政策发挥效用的过程。很多人似乎认为怎么没有立竿见影,政策是否有误?其实像我们身体一样,吃了药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昨天才做出的政策选择,怎么可能24小时内整个经济马上发生很大的调整?尤其在中国权力不受制约的大背景之下,专家们千万不要给政府下更多猛药建议的冲动。每一个人给自己提醒一下,也许要给市场看不见的手足够的时间和机会。
点评:都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怪。我们还没有真正尊重经济自身的规律和规则。
6.柳传志:一人一票 万劫不复
《经济观察报》采访联想集团柳传志时,柳抛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是需要改革与改良,但这里面有个逐渐的过程,就跟外汇似的,“砰”一下拧过来,老百姓接受不了,就会出事。打比方说,我上次在中欧商学院说,欧洲竞争力的衰退是因为过度福利化,这话老百姓肯定不爱听。我们如果现在就一人一票,大家肯定赞成高福利、分财产。还保护什么私人财产,先分完再保护,完全有这种可能。它会一下把中国拉入万劫不复的场景。要改革、改良,你得改,不能不动,但是也不要非得往革命的方向走。
点评:这一观点引发很多人的抨击,但如果民主没有市场经济做基础,没有完善的私人财产权利、市场权利、自由迁徙等权利保护,一定会走向共同贫穷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民主只能管公共事务,不能管到人家家里的合法财产和个人自由。
7.银行存准率下调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点评:这是存准率闸门今年第一次开启,但这只是个开始。真是要开闸放水了,每次调控都难免半途而废。
8.中石油售团购房被叫停
2009年,中石油子公司团购北京朝阳区上千套住宅,随后以内部价每平米8170元出售给员工。如今,这些当年的低价房正在高价流向市场。市场出现以“中石油干部房”名义出售的该地区二手房,其中部分每平米售价达42927元,利润率超400%。舆论一片哗然。随后,记者来到中石油位于北京三元桥附近的争议小区丰和园实地探访,却发现附近房产中介均没有张贴丰和园的二手房交易信息,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丰和园售卖已被叫停。
点评:叫停售卖只是舆论风暴下的临时潜伏和躲猫猫而已,不堵住分配的源头,怎么堵得了出售的出口?尤其是数千万套保障房任务下达后,地方政府和央企又开启了以保障房名义进行的福利分房运动,至今未息。
9.国土部: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别墅类用地
《中国青年报》消息,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做好2012年房地产用地管理和调控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继续鼓励多配建保障性安居房,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高档住宅用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别墅类用地。
点评:我倒觉得我们应该鼓励郊区别墅用地,让富人有财富仓库,让社会有资金蓄水池。富人别墅与普通人住房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井水不犯河水。可我们历来都严厉限制别墅用地。
10.王石:双手赞成中央政府严厉地控制房地产
新华网消息,结束了一年的海外游学旅程,王石终于归来并首度开腔。于2月21日在香港举行的论坛上,王石表示,“我双手赞成中央政府严厉地控制房地产,因为如果按以往的速度发展下去,房地产市场会出现问题。”王石称,现在调控把房地产价格抑制住,楼市可能会软着陆,但如果不作控制,中国的市场会非常糟糕。
“不控制的话泡沫破了中国承受不了,我衷心希望调控继续。但是假如泡沫真的破了,我们是没有日本那种承受能力的。”但王石同时也相信,政府在压房价的同时,还是会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鼓励正常消费。此外,王石亦指出,目前中国房地产情况确实国进民退,导致行业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资源分配,必然会出问题。
点评: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总是互相作用。因此,调控不可能永远退出,但要调控,前提是要按市场规律调控,而不是按意志调控。否则,无形总是胜有形。
11.六成网友希望放开从紧政策
搜房网2月21日消息,搜房网调查显示,六成网友希望放开楼市从紧政策,三成不再观望。2012年春节过后,北京各商业银行整体放贷情况与去年第四季度从紧的状态相比,略有好转。而不久前,央行提出在房贷方面,“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这让购房人对于房贷利率的进一步宽松产生了些许期待。有专家表示,金融政策微调将会增加了购房者的购房信心,再经历了长久的观望之后,如今上半年抄底买房将会是最佳时机。
点评:看来楼市调控把六成左右买房人的手脚捆住了。
12.中国土地供应严重不足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这些年中国住房价格为什么一路攀升,且如此严厉调控之下价格也难以松动?关键在于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而供给不足的关键是国家土地制度导致的土地供给约束进而住房供给不足。美国、日本建成区城市用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1%和4.2%;而我国该指标为0.33%,其中居住用地占比仅为0.11%,房价不涨才怪!
点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我们历年的调控政策一直是在试图限制需求而不是满足供应,所以每每堕入“越调越涨”陷阱。我们走出或者正在走出这个陷阱了吗?
13.多地变相松绑楼市调控政策
《新京报》2月23日消息,针对近期市场传言上海放宽限购,允许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3年可购第二套房,上海市房管局于2月21日回应称,这一操作从限购政策开始时就已执行,不存在放松限购之说。但记者查询发现,上海限购令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持长期居住证3年的外地户籍人口享有本地户籍待遇。对此,上海诸多业内人士称之前并未听闻,但这一政策的明确有利于保护刚需,无可厚非。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的微调政策,内容涉及限购门槛、普通住宅标准、放宽公积金、税费优惠及购房补贴等。包括此前被叫停的安徽芜湖新政,该市也表示在毫不动摇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下,对自住型首套商品房给予政策补贴。业内认为微调保护刚需应肯定。
针对网友爆料,称浙江宁波市象山县已悄然变通限购令,《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2月23日报道,当地多家中介与开发商都表示,只要付全款就可购买第三套住房,而且限购也改为以个人为单位,“男方最多可买三套,女方也是。”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却矢口否认。
另有消息说,近期天津部分楼盘开始针对外地购房者主打“限外放松”牌,宣称可以帮助购房者补齐社保缴费证明。据了解,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天津,三亚、佛山、长春等多个城市均存在变相放松“限外令”迹象。
点评:今日中国的住房需求,多是人口流动中的需求。因此,过于严苛的限外令自有调整之必要。多地变相松绑楼市调控,说明楼市调控已进入深水区,楼市的趋势逆转也可以用“指日可待”形容。史上最严厉、持续时间最长的本轮调控,基本可以盖棺论定,楼价涨跌,多是“茶杯里的风暴”。
(本期点评人:童大焕)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