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滚转解压?

2012-02-16 09:05    作者:   来源:  

  本报记者 苗野 北京报道

  1.84万亿元!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迎来偿债高峰。其间暗流涌动。

  2月13日,有报道称,政府已指示国内银行对地方的贷款进行大规模滚转,将到期日延后4年。随后《中国证券报》也发文称,银监会正在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

  2月14日,本报记者致电银监会等相关主管部门,尚未证实该消息。银监会办公厅新闻处副处长傅伟溢告诉记者,目前银监会尚未出台任何有关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展期的政策。但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随着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的进一步缩水,地方债务风险也将集中体现,对地方债实行展期已成为必然,但展期必须附带相关条件。

  1.84万亿元的重压

  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10.72万亿元人民币,约占我国GDP的四分之一。其中,43%的债务将在2011年、2012年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而今年需要面临1.84万亿元的重压。经历了几年的累积,地方债已经成为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强咽的苦果。

  据知情人士称,由于许多贷款的本金出现偿还困难,各银行已开始延后地方政府债务的到期日,以避免出现违约潮。在某些情况下,到期日将被延后多达4年。

  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与之相呼应的是,近日市场盛传的地方政府存量平台贷款的整改细则或将于近期出台。国务院于2010年6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19号文件只是原则性框架,这次细则将在操作层面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地方政府平台的借贷和偿债行为,其中将涉及存量平台贷的有条件延期方式。

  早在去年10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就曾表示,银监会可能允许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调整还款安排,从而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预期经营现金流与还本付息安排相匹配。

  政府隐含担保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总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平台贷实行展期是必然趋势,否则银行坏账就会很快显现。但监管层对于地方债务展期的政策还处在研究阶段,尚未对外发布。何志成同时指出,展期不应该“一刀切”,对于财政收入比较好的城市,不展期或展期的期限缩短;对于基本建设盘子铺得比较大,财政收入确实困难的城市,可以在严格限制其不铺新摊子、不上新项目的前提下,适当将展期的期限延长。

  据悉,相关部门已经向银行发布了一套准则,指导它们重估即将到期的贷款,看看哪些贷款支持的是商业上可行的投资项目,从而可以安全地延长这些贷款的到期日。不过,并不是所有存量地方平台贷款均将延期。银行将决定是否存在对投资的实质需求,如公路建设后续融资会得到批准,而大规模的城市广场项目则将拒批。同时,银行还将会考虑投资是否合乎政府对产业升级和绿色增长的“十二五”规划。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隐含担保。因此这件事要么由中央政府直接为它们解困,要么由中央政府动用银行业分支机构放松对它们的约束,现在所发生的或是看到的都是后一种情况的出现。

  建设政府债治理制度

  自地方债被爆出万亿规模后,就好比一颗“毒瘤”,一步一步侵蚀着中央和地方的“神经”。在今年1月初举行的全国金融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对地方债存量债务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理,既要积极稳妥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又要保证国家批准的重点在建项目资金需求,不能搞简单的“急刹车”、“一刀切”,避免局部风险引发全局性、系统性风险。

  然而,对于以贷款展期作为破解地方债困局的办法,标准普尔指出,监管容忍可能将对中资银行业提供短期支持,但长期将是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发展的一个倒退。

  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银行业分析师沐华亦认为,有效规避地方债风险的根本应该是努力使地方投融资平台资金来源多元化,比如盘活在建项目的现金流,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做一些担保,也可以推进资产证券化,将经营性资产向民间资本开放。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则明确指出,这种展期对于解决庞大存量作用有限。他建议可以用中央政府的长期信用置换地方政府的短期信用,即解决期限错配的短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模式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宏观政策腾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