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协委员建议发放住房券 解决夹心层住房需
2012-02-09 09:24 作者: 来源:
建设保障性住房一直是海南近年来的一号民生工程,然而,有限房源满足不了市民多样化的大需求,仍有大量市民处于“商品房买不起、经适房排不上”的尴尬境地。对此,政协委员董德标建议,推行住房券,持券人根据家庭收入及补贴数额,自由选择居住地租赁房屋。
矛盾:保障性住房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
海南保障性住房建设自2008年开建以来,至2011年12月底,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各类危房36.25万套(户);建成21.88万套(户);分配入住20.15万套(户),按全省户均人口3.63计算,约有73.14万人受益。
但董德标调查发现,当前海南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着一些矛盾。一是新建普通商品房闲置率高与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矛盾。在对海口、三亚36个普通住宅小区抽样调查发现:2008年平均入住率为60%,其中海口67%,三亚49%;2009年为66%,其中海口70%,三亚60%,商品房空置率较高。而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大,往往供不应求。
由于保障性住房是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建造,因此,有限的房源使得其小区环境、交通、户型、面积往往满足不了市民多样化的需求,造成“摇上号的人未必想买、想买的人又轮不上”的尴尬。
此外,政府融资难与低收入群体筹资难并存也是一大矛盾。保障房建设投入巨大,各级政府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财政收入难度大,同时偿债进入高峰期还账压力增大,大规模保障房建设面临融资难问题。海南房地产快速发展带动拆迁、补偿及建设成本等大幅上升,保障房建设成本水涨船高,而低收入群体受自身经济条件及银行贷款难制约,购买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也有一定困难。
经验:采取实物分配和货币补贴相结合
众所周知,任何国家理想化的“居者有其屋”不可能实现,政府应以保障“住有所居”为目标。从国际经验看,只有少数国家将保障房作为住房供应的主体,大部分国家都是将住房保障作为住房市场的辅助性措施。在住房严重短缺的地区,政府一般采取比较直接的干预方式增加存量,直接参与和控制住房建造、分配的所有过程。
董德标说,海南在建住房存量较大、闲置率较高的情况下,应结合自身省情,逐步扩大货币保障比例,采用实物分配和货币补贴相结合,把最大的民生办好。
他认为海南可借鉴美国住房券形式,采取实物分配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灵活多样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而据了解,目前,国内深圳等地也在探索推行住房券,多样化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建议:推行住房券鼓励房屋出租
董德标建议,海南可通过政府逐年提供租房补贴的方式,推行住房券,缓解低收入群体筹资难,无房可住的现状。这样有利于租户自由流动,持券人可根据家庭收入及补贴数额,自由选择居住地租赁房屋,方便就业、交通、子女入学,考虑民族、语言等习惯,体现以人为本。
通过发放住房券,可提高小区入住率,防止资源闲置及设施设备老化,盘活闲置的商品房。这样,申请者有了住房券以抵顶房租解决住房难,不必急于买房。
此外,董德标还建议,鼓励房屋出租,通过减免税等政策措施,大力培育稳定的住房租赁市场,降低租赁成本;提高主要城市房屋持有成本,在海口、三亚研究开征物业税,提高不动产持有成本,把闲置房屋推向市场。(记者 杨隽莹)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