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市民购房意愿悄然回升
2012-01-17 07:08 作者: 来源:
上海财大最新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显示——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反弹,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消费意愿有所增加。从分类指数看,消费者对于购房的消极情绪有所缓解,购房意愿回升。
【信心指数反弹有三大原因】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一季度环比有所上升,重新回到了中性值100点以上,同比略为上升。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分析认为,消费者信心的各项指数在2009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后一直在低位徘徊,2011年第三季度形成了谷底。而本次调查中,各项指标都有所回升,基本与2010年第四季度持平,说明消费者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有所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2011年第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幅度较小,且只是略高于中性值,说明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部分消费者对2012年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持保留态度。
另外,从各个分类指数的构成来看,出现下降的指数主要集中在预期买车时机和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意愿两项指数,其余指数均呈上涨趋势,说明上海经济形势总体呈现稳中略升的局面,同时也反映了未来的物价水平和收入变化仍然是影响消费者信心的重要因素。
徐国祥进一步指出,造成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有所反弹的原因在于:首先,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一系列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其次,尽管上海的CPI依然在高位运行,但去年第四季度有所回落,尤其是上海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蔬菜等食品价格,使得上海的绿叶菜价格在通胀期间不升反降,增强了消费者对治理通胀的信心。第三,提升个税起征点、缩减收入差距等举措,尤其是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升了消费者对收入的预期,也促进了其消费信心。但应该看到世界经济环境并没有实质的改善,2012年全国和上海经济形势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徐国祥建议,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上海的经济增长重心还应着力于提高扩大内需,同时稳定投资。可以通过减税、缩减收入差距,尤其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调整产业结构看,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以及新能源等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消费者购房预期回升】
在本次调查中,消费者对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的工作评价指数大幅上升,表明消费者对政府历时一年的第三轮房地产调控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数据显示,41.6%的受访者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有效,只有38.4%的消费者对该项工作投了不满意票,说明消费者对第三轮房地产调控效果较为满意,尤其是政府坚持调控不动摇的态度,极大地鼓舞了消费者的信心。
但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副教授崔畅指出,应该看到目前楼市状况是量缩价不跌,尤其是面对通胀持续、刚性需求释放和政策贯彻实行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对房地产调控和市场走向的判断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由此,在本次调查中,消费者对于购房的消极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消费者购房意愿指数环比上升,购房时机预期指数环比大幅上涨,是本次调查涨幅最大的指数,更是近两年来购房预期指数的最高点。调查中,11.1%的消费者认为当前是购房的“好”时机,环比继续上升,认为时机“不好”的则为76.3%,环比仍下降,说明第三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虽然还没有引起价格的明显变化,但已经将促使房价理性回归的信心传递给了消费者。
相对应的,由于对政策效果的期待和楼市走向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在未来6个月的购房预期相对上个季度有所调整,认为时机“好”的消费者为18.8%,相对于上季度的9.4%大幅增加了9.4个百分点;而认为时机“不好”的消费者为69.2%,环比下降了8.7个点。崔畅认为,购房预期要好于当前的购房意愿,说明消费者对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效果有所期待,期望在全方位的调控作用下,房价能够逐步接近消费者的预期目标。
【物价上涨预期放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未来物价继续上涨的预期正在逐步下降。
本次调查中,在被问及未来半年物价走势时,选择“会上升”和“保持不变”的消费者比例变化较大,其中63.4%的受访者选择了“会上升”,相对于上季度继续下降了13.5个百分点;选择“基本持平”的受访者占比则增加到了25.5%,比上季度增加了8.1个百分点;而选择“会下降”的占比为11.1%,环比上升5.4个百分点。政府调控物价的决心以及积极采取的多项控制物价总水平上涨的政策已见成效,物价涨幅回归,使得消费者对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占比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2011年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2%,而上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徐国祥分析认为,当前国内仍然处于食品类价格领涨阶段,2011年第四季度食品价格上升10.1%,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通胀的感知和生活水平,因此从短期来看,调控物价的压力不减,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巩固已有调控成果,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反弹。
此外,在通胀预期发生变化的同时,消费者对利率的判断也随之调整。认为未来6个月内利率“会上升”的受访者由上季度的59.5%下滑到37.5%,幅度为22点;持“保持不变”的看法比例由上季度的32.9%上升到38.3%;而24.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6个月内利率会下降,大幅上升16.5个百分点。
可见,在预期物价上涨的消费者减少的情况下,预期未来6个月内利率上升的消费者已大幅减少。
【中等收入者消费趋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相对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段呈现出不同水平。2011年第四季度上海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6点,而中高收入群体分别为102.5点和107.5点;消费者评价指数的情况为:低收入群体为96.8点,中等收入消费者为105.7点,高收入消费者为108.8点;而消费者预期指数低、中、高收入群体分别为94.5点、99.4点和106.3点,均呈现出依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递增的态势。
其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心和对经济的评价以及预期都在中性值之下,且低于中高收入的消费者,幅度也相对较大。各项分类指数的情况亦是如此,即低收入群体的指数水平都处于三者的最低位;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结果中,高收入消费者的情况略好于中等收入消费者,而且高收入群体的各项主要指数环比增幅也较大。
种种迹象表明,在通货膨胀、高房价和股市低迷导致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受访者中的中低收入群体对消费行为更为谨慎、对消费前景相对不够乐观。因此,徐国祥分析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消费信心增速放缓值得关注,要以拉动内需促增长,应着眼于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同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公平配置,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