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房企裁员风声紧 业内爆料有房企最高裁员

2012-01-16 08:24    作者:   来源:  

  编者按:

  随着房价急剧下滑,房地产暴利时代,也将随着2011年一去不复返。2011号称史上最严调控年,开发商在销售与资金压力的重压下,“收缩过冬”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明年的主题,裁员无疑是收缩战线的重要措施之一。

  

导读|

  华南众房企重陷08年大裁员风波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2012房企将裁员

  欠薪裁员!网曝房企伤不起的“苦逼”生活

  剥削员工?变相裁员?

  裁员风声紧 房地产春天不再?

  正文|

  华南众房企重陷08年大裁员风波

  随着房价急剧下滑,房地产暴利时代,也将随着2011年一去不复返。2011号称史上最严调控年,开发商在销售与资金压力的重压下,“收缩过冬”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明年的主题,裁员无疑是收缩战线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了解,目前,华南多家大中型房企均传出有裁员的举动,其中总部位于广州的某房企传出裁员约20%,另外两家华南大型上市房企也传出裁员消息,其中一家西南区销售部裁员比例高达90%,另一家更传出全国范围裁员幅度达30%。

  难道2008曾经肆虐一时的房地产企业裁员潮,如今又将卷土重来?伴随着华南房企裁员潮,广州房价降价潮风起云涌,年底楼市推货小高潮,广州楼盘低开成风,不少楼盘甚至出现一二手房价倒挂的现象。

  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2012房企将裁员

  12月21日消息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报告显示,2012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招聘需求将出现负增长,预计金融、新能源行业招聘需求将创新低。

  报告显示明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招聘需求为—0.81%。报告称,受国家坚持楼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行业将整体步入寒冬,部分房地产企业陆续开始实施裁员计划。

  同时,该报告还预计金融行业与新能源行业环比、同比用人需求将创新低。报告认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银行信贷紧缩,国家控制热钱使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资金减少。加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信心缺乏,国内股市受此影响,证券、信贷等金融型企业业务增幅放缓,金融行业整体招聘需要下降。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用人需求下降,报告分析,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各国政府削减对新能源行业的补贴,导致全球能源市场萎缩,中国国内产能过剩致使企业收缩战线,从而将降低用人需求。

  欠薪裁员!网曝房企伤不起的“苦逼”生活

  今年下半年成交量大幅下滑,导致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大幅下降,加上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上升,一把大钳子正在逼近开发商的脖子。随着政策的持续打压,明年开发商的困境将变本加厉。买涨不买跌的买家心态,让开发商的“以价换量”将变得更加困难。

  购房者相信明年3月或2013年春天楼市真的会见底,到时纷纷扭头入市抄底;开发商也不傻,看到售楼部人气回升,马上涨价,结果抄底者还是不能以最低价买到房子。所以说,底在你不在的地方,买房不要随大流。

  强悍如任志强,虽然不敢声称见底,但他说了,现在房地产市场被10个手指头按住,影响了销售,一旦放松,就会导致成交量和价格的反弹。关键问题是,“10个手指头”什么时候才放松,你能不能扛到放松的时候?我更乐意相信,以调控者的智商,不会意识不到这一步。所以,即使调控放松,也会有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长效措施跟进。任志强们期待的“政策一松,量价齐冲”,也许只是臆想。

  “苦逼”的人生:房企销量大幅下滑

  权威机构上周监测的35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其中长沙同比降幅最大,达到80%。重点城市成交量均同比下降,其中天津跌幅最大,达58.08%。

  一线城市中,北京上周商品住宅成交2110套,成交面积21.43万平方米,成交面积再度下滑。上海上周成交有所回升,商品住宅成交2614套,成交面积突破25万平方米水平,为26.57万平方米。深圳上周成交面积环比大幅回升,涨至5万平方米水平,达到5.03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成交559套。广州上周成交基本维稳,商品住宅成交1105套,成交面积为13.08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上周20个主要城市土地市场依旧冷清,供应量在持续两周上涨之后上周出现下跌,而成交量则继续呈现下滑趋势。据周监测的20个主要城市共推出各类土地204宗,较前一周减少63宗,合计推出土地面积1099万平方米,较前一周减少31万平方米。上周住宅用地仅成交9宗,较前一周减少13宗,成交面积56万平方米,较前一周减少36万平方米,其中成交量最多的城市为广州,成交面积为25万平方米。

  剥削员工?变相裁员?

  新房销售量差,房企年终奖普遍缩水。中介行业员工的日子虽然没有售楼人员那么惨,但毕竟二手房成交量创三年来最低,也够他们喝一壶的。昨天网帖曝中原地产关了一些分店,还故意在年底压榨员工,搞变相裁员。记者采访了中原地产的住宅部总监苏通,他回应称,此帖是离职员工的报复帖,目前他们正在追查发帖人。

  网友爆料

  中原地产限制员工自由

  1月9日,网友“huxiaohuxia”发帖称,中原地产在年底搞变相裁员。帖子原文是“中原地产,过年关店,怕裁人影响不好,怕年底发双薪,就规定早上9:00上班,到22:00下班,一个月一天休息都没有,吃饭只能在店里叫外卖,逼着很多人去年12月份离职,效果的确不错,员工没有利用价值了,就……”

  帖子下面有网友留言表达了同情,网友“猪一刀李修缘”说:“赶快回去种地,回去迟了,地都没得种。”网友“DreamTale”则劝告说:“年轻人还是别当中介,门槛太低,随时被甩!”

  中原地产回应

  “没年终奖,双薪一定发”

  记者联系到中原地产住宅部总监苏通,苏通称他们也看到这个帖子了:“据我们了解,这是业绩不好、已经离职的员工发的报复帖,目前我们也在查发帖人是谁。他在帖子中污蔑中原地产的几条一条都不存在。”苏通告诉记者,中原地产一向不发年终奖,但会给转正员工发双薪。“我们的双薪制度很尊重员工的劳动的,新员工只要通过试用期,一转正立刻就能享受双薪,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享受双薪的额度也会增长。”

  “关店是停业整顿不行吗”

  关于中原地产关店、变相裁员的说法,苏通也予以驳斥。“关了的那些店,如果我说是由于消防不过关,停业整顿,或者是我们内部装修,这不是很正常吗?至于裁员,中介这一行的人员流动很普遍,只要不是淘汰30%以上的员工,我觉得都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员工加班都是自愿的”

  年底员工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还必须在店内叫外卖?“不存在。我们大部分员工都愿意在年底再拼一把,因此自愿加班加点,把手头上的事情忙完。我们会在农历大年二十八左右放假,让离南京较远的员工有充分的时间回家过年。”

  中原关店60家裁员千人

  深圳月均二手房成交跌至去年同期两成,广州楼市租售双双低迷

  低迷的楼市令地产中介的日子颇不好过,即使是地产中介龙头也未能独善其身。近日网上传出“深圳中原被曝裁员2000人”的消息,中原集团虽作出了否认,但也表示其“战略调整”确是事实,并透露,中原地产将在近期关停60个门店,并裁员1000人。而在广州,由于租售市场同时低迷,近期也有不少大小中介门店关门情况出现。业界分析,今年余下的时间,中小中介将会更加难熬,还会有陆续关门事件出现。

  深圳中原“战略调整”

  11月3日,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中原集团官方微博”对一则“深圳中原被曝裁员2000人”消息作出否认,但微博同时称,目前深圳中原在针对市场情况做短期战略调整。

  此外,中原地产华南总经理李耀智也对媒体否认了“裁员2000人”的消息,虽然深圳中原没有公开具体调整计划,但李耀智透露,中原地产将在近期关停60个门店,并裁员1000人。“主要将对各片区内重叠的门店进行调整”。

  中原集团在给羊城晚报记者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深圳地产代理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就当前政策而言,市场预期不容乐观,预计成交低迷情况将在短期内持续。而就全市380余家店铺的规模而言,应对当前市场成交,店铺数量稍显过剩……地产遭遇寒冬,行业面临洗牌。”

  令这位在深圳坐稳了第一把交椅的老大哥“谋变”的,是二手楼市的“寒冬”。据悉,自8月起,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维持月均两千套左右,仅占去年同期两成左右,这与高峰时期一个月12000套比,更是天渊之别!

  广州楼市租售同现低迷

  这样的情况是否会蔓延到广州?其实,广州二手楼市从今年开始交投就处于低迷状态,1-9月其成交平均比去年同期下降两成以上,10月份中介的数据显示,很多区域的成交下降三成以上。记者近期也注意到很多中小中介都关了门,而且大型中介也有门店关了门。不过,现在看来,广州成交还没有像深圳下降八成那么厉害,至少大型中介还没有开始“战略调整”。广州中原地产内部人士即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广州中原地产暂时没有“调整”计划。

  按照以往经验,面对低迷的成交,中介行业会纷纷寻找其他“热点”来保证收支平衡。租房市场就是大多数中介的首选。记者在今年5、6月份成交低迷时采访,中介顾问即告诉记者,单靠租房就可以保证盈利了。但这次楼市“寒冬”偏偏持续到了租房市场的淡季,中介的数据显示,10月份租房市场“量价齐跌”。很多小中介由于没有其他业务来保证盈利,只能落得关门的下场。

  关店潮还会继续

  一、二手市场成交低迷,“一、二手联动”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可以发现,很多中介的门面上都开辟了“一手专区”。这已经成为大型中介“过冬”的业务重点。记者了解到,10月份,满堂红就有三成左右的买卖成交来自“一、二手联动”。

  合富置业首席市场分析师龙斌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中小中介的门店少,既无资源,又无品牌,在市场冷清时关门“不足为奇”。“大型中介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如一、二手联动来度过淡季,所以往后看,中小中介陆续还会有关门的。”龙斌表示。

  卢中原:房地产调控政策还会进一步见效

  裁员风声紧房 地产春天不再?

  曾经于2008年肆虐一时的房地产企业裁员潮,如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有媒体报道称,去年底多家华南大中型开发商均传出有裁员的举动,其中总部位于广州的某房企传出裁员约20%,另外两家华南大型上市房企也传出裁员消息,其中一家西南区销售部裁员比例高达90%,另一家更传出全国范围裁员幅度达30%,这股裁员消息很可能将在今年变成现实。而另有媒体采访发现,一些中小房企目前已经开始裁员动作,但为了稳住士气,这些房企并未降低剩余人员的薪酬和年终奖。

  压缩也是必要的

  主持人:两位专家身为地产界人士,不知道最近有没有听到开发商裁员的风声啊?

  朱欣苑:之前也传过有企业要裁员,但是真是假还有待考察。今年市场整体收缩,企业会更谨慎运作,现金流对企业更加重要。企业的人力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开发商的项目少了,针对这一块进行压缩也是必要的。

  韩世同:我与开发商的深度接触比较少,但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开发商还未进入大裁员的阶段,但中介行业是最受影响的。2010年、2011年开发商在银行贷款受阻,但在其它地方仍可获得资金,比如海外融资、信托、基金,抑或民间融资,开发商解决员工工资的开销不大,个别企业出现的裁员应该是针对开工项目减少,减掉富余的人员,属于正常淘汰。这与开发商揭不开锅的状况不同,这也是为何有些企业仍旧保证剩余员工待遇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朱总所在的代理行业受到影响了吗?

  朱欣苑:没有,经纬一向不会这样做,2008年很多代理公司裁员的时候我们也没有,经纬发展很稳健。

  不会随便裁员

  主持人:有人预测今年开始,真正大范围的裁员潮会在地产行业刮起,这样的预测可信吗?

  韩世同:今年开发商一定会面临这样的境况。刚才说了,很多房企是通过信托、基金来融资的,一旦被追账,企业的股权分分钟可能被拿掉,特别是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开发商赖账、走佬的情况,放贷者会因此更紧张,房企的债务危机也很可能因此被引爆。今年会有相当部分的开发商面临被追债的危险,很多公司会陷入揭不开锅的困境,尤其是那些策略调整不及时的企业。

  主持人:说到裁员,很多人就会联想到2008年的裁员风潮,今年的情况跟2008年会有什么不同吗?

  韩世同:2008年的裁员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年股市和出口纷纷大挫,国家甚至全球都在统一救市。但今年看不到这种状况,今年开发商面临的危机是缓慢的、渐进的,本来开发商是有机会解套的,比如去年适当降价、加快周转和资金回笼都是办法。但去年仍有很多企业加大了借贷力度,结果饮鸩止渴,现在更惨。

  朱欣苑:2008年是有一些恐慌性的大规模裁员,今年,房企更加理性,不会轻意、随便裁员,企业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员工结构。

  只是战略调整

  主持人:裁员潮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整个行业的扩张期的终结吗?房地产行业的春天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韩世同:确实有很多人觉得,前几年房地产辉煌过了,但我不这么看。这只是一个周期而已,市场本来就是有起有伏的,现在的低谷是为下次的“起”做准备。房地产增长、发展的阶段还没走完,它肯定是有机会重现辉煌的,只不过是这个时间有多长的问题。如果超过1998年至2003年的那段低谷,就有点可怕了。有人说

  房价最好快点降,降到底就该回升了,但降得太快,是经济灾难,造成的创伤也难愈合。我认为还是缓降好,即使延缓了起来的时间,也好过骤然猛跌。

  朱欣苑:不能这么说,现在开发商裁员的举动更多的是做战略调整,而非收缩战线,限购继续、房产税扩大试点后,很多开发商会到三四线城市发展,有些则会开拓业务类型,比如做商业项目,增加商业地产人才的吸收。长期来看,中国仍处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仍有广阔前景,对人才的需求还会继续保持。现在房地产行业只是增速放缓,但仍在上升。(house三六五 仲群)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