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亲人!检察院科长温情流淌30年 租房、治
2012-01-09 09:04 作者: 来源:
本报讯记者 丁元元 烈日下,已经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奔走在为上访人解决难题的路上了。在信访者面前,她总是用一声“大哥”或“大姐”来柔化检察官的严肃形象。杨浦区检察院控告申诉科科长葛海英从22岁进入检查系统工作开始,先后在批捕科、公诉科、未检科、办公室、控申科等部门工作,在30余年检察生涯中,她始终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并且屡创佳绩,屡获殊荣。
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去办
家住哈尔滨的老于曾是一家央企在上海分公司的经理,1998年分公司因经营不善造成很大损失,然而企业把损失责任都归于老于,老于因涉嫌合同诈骗两次被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后公安机关决定赔偿他1.4万元。老于向杨浦区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公安机关非法拘禁法律责任,提出了120万元的赔偿要求。检察院调查后发现老于的要求证据不足,决定不立案。随后5年多,老于不断上访。
2010年初案件交办到葛海英手里,她细心调查发现,这家央企在报案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老于提出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葛海英奔波在老于和赔偿机关之间,她坚定信心:只要把老于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定能解开这个死结。
不久老于因突发心脏病到上海住院治疗,葛海英多次前去探望,联系专家为他会诊;在老于支付医疗费困难无法出院时,葛海英当即垫付4000余元为他办理手续;出院后老于到杭州治病,葛海英利用双休日顶着烈日赶往探望。当满头大汗的葛海英出现在病床前,老于感动得流下眼泪:“你一声声于大哥叫我,是真心把我当亲人看待,我愿意配合你做工作。”老于开始接受检察机关的解释,也对赔偿金额有了理性的认识。葛海英又奔波在公安机关、居委会,一笔笔核实发票计算出实际应该补偿的费用,并多次与赔偿机关协调。让葛海英看到成功的曙光是一次在北京的全力争取。她原本去北京是向赔偿单位的上级机关汇报,到京后得知该机关已经听了汇报材料并经研究不准备赔付,葛海英一听急了,请求10分钟接待。随后,她连夜重新准备材料,言简意赅据理力争,打动了上级机关。一起缠访5年之久的案件息诉罢访了。2010年中秋前夕,老于发来祝福短信,他已经视葛海英为朋友了。
帮助信访人租房、治病
2010年6月,葛海英守候在医院手术室门外,等候着摘除脖颈间硕大肿瘤的病人,此人并非其亲属,而是17年来不断信访的当事人汤某。年近60岁的汤某上世纪90年代从政府部门下海经商,曾因受到举报被关押,后因证据不足撤案,由于没有及时申报因被关押而迁出的户口,随后又经历了动迁、离婚、再婚等变故、纠纷。
当葛海英根据汤某提供的居住地信息前去时,屋中空无一人,原来汤某因长期未交房租已被赶了出去。葛海英四处寻找,最终发现年近60的汤某无处可去,经常在浴室、公园、车站过夜甚至流落街头。找到汤某,葛海英当即带他回到原来的租屋,掏出3000元支付了租金。随后葛海英按照息诉方案,先后10多次前往浦东、闵行、奉贤等近郊区为汤某寻找合适房源。得知淋巴肿瘤已使汤某时常高烧疼痛不堪,葛海英又积极联系治病的医生。人们并不知道,当时葛海英自己也遭受着带状疱疹的折磨。终于,葛海英在近郊奉贤区找到一间低价房屋,汤某终于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家。帮助联系好医院后,汤某脖颈间硕大的肿瘤医治痊愈。
如今,葛海英手机的通讯簿里留有许多信访人的电话号码,一旦有事会直接联系。每到节日,葛海英会收到很多以前信访人的问候短信,过年会收到他们的贺年卡。葛海英说,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