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民居修缮可否纳入住房保障

2011-12-28 13:04    作者:   来源:  

  晚报记者 冯兰蔺 实习生 赵晶 报道

  住房保障,建新也得修旧。在即将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建市委拟提交的一份党派提案指出,中心城区大批特色民居正成为群居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滋生的重灾区,不妨通过成片改造,既减少城市“疮疤”,也为保障房储备房源。

  老房外表光鲜内部残旧

  河南北路426弄,是典型的石库门小区,从外表看,这个有着近百年高龄的小区洋溢着年轻气息。不过,穿过铁门往里走,却又是另一副模样。遮雨棚架在生锈的铁架子上,各家居民门口的电线七绕八弯。

  小区7号大门敞开,住在底楼的乐阿婆正在洗床单。“这是下雨时,房顶漏下的石灰水。 ”乐阿婆家的屋顶上,抬头即可见一条2厘米粗的裂缝,从屋顶一直延伸到床头,墙面上条条水渍清晰可见。用手摸一下,白色石灰就会跟着脱落下来。在摆放床的墙面上贴满各种海报、纸张,乐阿婆说:“如果不贴,石灰一直掉下来,水会滴到床上。 ”

  房门口放着一把小椅子,中间挖了个洞,放一个痰盂。她告诉记者,由于房间没有条件装抽水马桶,自己搬来此地40年一直用的是痰盂,洗澡时也只能拿个桶沾点水洗澡。

  住房保障应包括修旧房

  “住房保障不仅是造新房,也应包括修旧房,这其中就包括目前保护情况欠佳的中心城区特色民居。 ”民建市委调研部副部长陈海林指出,应视特色民居成片改造为住房保障的重要方面。 “这里面居住的大部分是本市户籍居民,应成为政府保障的重要对象。 ”

  提案指出,上海老式花园洋房体现了旧上海上层人士的生活风貌,作为文化传承加以保护是必要的;特色民居如弄堂、石库门、老式联排别墅,甚至还有类似四合院和福建土楼的居住区,体现了老上海中产和平民生活风貌,以此作为文化传承加以保护,是理所应当的。

  此外,为避免城市“空心化”,原中心城区的功能亟待转换和提升。特色民居作为居民居住集中、城市文明集聚的区域,应该成为转换、提升城市功能的试验区和示范区。

  建议修缮列入住房保障绩效评价

  不过,成片保护特色民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仅从经济收益着眼,单单依靠少量维修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案建议,把老旧民居修缮列入住房保障绩效评价体系,以调动政府部门的修旧积极性。

  特色民居的改造规划,应根据特色民居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特点、资源禀赋,结合特色民居周边产业布局,做好未来功能定位。同时,引入智慧城市、社区商业、旅游服务等多重功能,既提高居住舒适性,又提高创业和就业适宜性。

  改造资金来源,包括旧房改造资金、住房保障资金、旅游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同时引入民间投资,鼓励所在地民众自有资金投入。修旧涉及到原住地居民数量的调整,可采取成熟一块、修缮一块,成熟一片,修缮一片的策略,避免强拆硬搬。同时在新建保障房源中,拿出一块作为修旧搬迁用房,在公租房中,划出一定数量房源,用作修旧过渡安置房。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