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板房住新房 擂鼓老百姓乔迁宴客

2011-11-04 08:10    作者:   来源:  

  家的变化猪圈→帐篷→板房→安居房

  日子红火

  种植、销售药材→合资租板房,售卖当地土特产

  时间:11月3日

  地点:北川擂鼓镇石椅羌寨

  昨日,北川擂鼓镇石椅羌寨欢笑声四起,49岁的韩乾武与妻子何昌会为乔迁新居宴客。一碗碗马槽酒一次次相撞:“这是地震后我们家的大喜事,肯定比他们两个(指两个儿子)以后结婚还热闹。”地震后,韩家人住过猪圈、帐篷、板房。现在,他们搬进了宽敞的安置房。

  羌红鞭炮道贺客人挤新房

  昨日一早,各处赶来的亲朋就聚集在了韩家新房里。150平方米的新房,身前身后都是人。羌红挂上了窗棂,鞭炮在窗外炸响,韩子傲扑在哥哥韩豪怀里,有些惊慌。

  2岁的韩子傲还不明白,对父亲母亲来说,震后家里有两大喜事:第一件是他的出生,弥补了父母震中丧女之痛(韩家女儿韩彬傲地震时就读于北川中学,地震中遇难);第二件便是搬入安居房。按照人均30平方米的分配政策,韩家参加了擂鼓镇的摇号分房,并自费多购30平方米。宽敞亮堂的新房里,韩乾武的同学、生意合作伙伴以及韩家的亲戚,挤来挤去地看新房。韩家的书房,有浓郁羌风;韩氏夫妇的房间,温情脉脉;韩豪的房间,则是现代风格。

  韩家居住的小区,建筑充满禹羌风情,都是当初擂鼓建设场镇时规划区范围内的拆迁安置房。

  震后多变欢歌笑语至晚间

  石椅羌寨,面朝擂鼓镇,寨上可看到整个擂鼓镇场镇,韩家将乔迁宴客的地点选在了这里。宴席摆了15桌,羌寨里百余人喝着马槽酒、听着羌族姑娘唱起的羌歌,为韩乾武的一句话干杯:“我们终于有新家了。”

  韩家的“家”,震后多变。最初他们在自家的猪圈里,扯起彩条布当“家”;不久,他们的“家”转移到帐篷;2008年6月,他们分到了板房居住。板房里,他们一住就是3年。直到今年6月,安居房装修好后才搬离。

  韩家的身份,震后多变。最初,他们是受灾群众,一度为韩彬傲遇难痛不欲生;后来,他们成为了志愿者,转运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进北川;现在,他们是擂鼓的普通百姓,过上了与震前相差无几的生活。

  韩家的日子,震后多变。2008年、2009年、2010年,韩乾武像震前一样,走进大山深处与乡亲们一起种植药材,再送往成都的公司销售。今年5月,韩家与亲戚合资,在擂鼓接待中心租下9间板房共150平方米,售卖以北川茶叶为主的当地土特产。韩豪在这里当起了小老板,韩乾武仍然不时走进大山。

  石椅羌寨的欢歌笑语,一直绵延至昨日晚间。韩乾武一家人的幸福深深感染着大家:“以后的生活完全不担心了,房子有了,生活也有保障了,就等韩子傲长大了。”

  天府早报记者 吴楚瞳 摄影 李国东

  链接>>>

  擂鼓镇是地震中北川的极重灾乡镇之一。这里一度是四川灾区最大的板房区,最高峰时期安置过1.5万名受灾群众。

  今年4月23日,擂鼓镇举行摇号分房。5月、7月,举行了两次抽签分房。截至目前,擂鼓镇1131户老百姓住进新房,其中包括1092套安居房,57套廉租房。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