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校服”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迷失

2011-10-27 07:37    作者:   来源:  

  10月25日,有网友称,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学生发放红色校服,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该校办公室人员证实,该校确实向考试前50名学生发放红色“优秀生”校服。(10月26日 中国广播网)

  西安“绿领巾”事件刚刚过去,刺眼的“优秀生”校服又出现了。真的如网友所评价的“红校服的性质比绿领巾更为恶劣,集媚权、媚钱、奴性、斯文扫地为一身”吗?

  “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刺痛民众内心是毫无疑问的,当学生不但被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有被地产广告变相绑架的嫌疑时,我们有理由愤怒,但这种愤怒似乎很难找到靶子。是地产商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反观现实,纷繁复杂的景象哪一个不能找出“媚权、媚钱、奴性、斯文扫地”的影子?我们又靠什么要求学校独善其身呢?这是一个问题。

  就笔者的观点,地产商裹胁学生和学生被当作工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到底,这是教育日益功利化的折射。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人格,使人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人,但在功利化思维的主导下,我们的教育把人变成了机器,变成了知识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扼杀了人的个性。并且教育便被单纯地理解为分数的竞争,学校成了“考试技能训练场”的代名词。由此就出现了向优秀生发红校服的现象。

  当然,“向优秀生发红校服”的优秀生是分数高的学生,而这种好学生的判断标准显然是非此即彼的方式。当前,一些教育管理者习惯于对学生成绩好坏、听话与否的简单化二元划分,但是,对于尚未建立理性反思能力的孩子来说,我们真的能用这种简单的标准来制造另类化的“落后者”吗?就笔者的看法,“向优秀生发红校服”只会制造校园中的割裂和歧视,让那些所谓“落后者”受到打击乃至产生自卑和绝望情绪,而这显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向优秀生发红校服”是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来伤害学生的尊严,甚至在无形中制造了眼中无人的教育。 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而通过对“向优秀生发红校服”的观察,笔者以为,教育者和管理者不缺乏对知识的掌握,不缺乏对教学技能的驾驭,缺乏的是对学生情感和生命的关注,导致学生无法在教育者的引领下拥有健康的心态、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由此,怎能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对学校的认同情怀?长此以往,我们看到的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而是紧张乃至对抗。“跪着的灵魂”的出现还远吗?

  《学会生存》一书明确指出,“学校是为儿童而设立的,而不是儿童为学校而生存的。”推及开来,可以认为,教育者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教育者的存在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学生,教育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这应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同时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学者雅士贝尔斯把功利主义教育看成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危机。他说,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求取最佳的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但是,在“向优秀生发红校服”中,这一切似乎被颠倒了,教育者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和体谅学生,并且被学校当成了追逐利益的工具。哪个刺痛我们双眼的地产广告是教育价值取向偏差的证明。

  “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背后的“地产校服”是教育价值取向迷失的现实隐喻。一句话,“地产校服”式教育“标签”该寿终正寝了!(舒锋)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