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行香港20年 中海亮剑内地商业地产
2011-10-21 08:09 作者: 来源:
记者 廖杰华 本报获得的信息显示,中海地产将于11月中旬正式发布其商业地产品牌,地点位于上海。届时,中海地产将在全国范围内同时推出5个购物中心“环宇城”,2013年开始将陆续投入运营。
鲜为人知的是,一向不声不响的中海地产已储备了庞大的商业地产项目,并建立了完备的商业地产产品线。
数据显示,中海地产已投入运营的商业地产面积高达31万平方米,年租金总收入2.9亿港元。更大规模的在建、待建项目合计超过230万平方米,大部分将在未来1-4年内陆续落成启用。据称,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全部持有,对外销售的部分并不计算在内。按此概算,预计从2015 年起,全部投资物业每年将能提供不少于12 亿港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在产品线上,高端商务写字楼、购物中心(购物中心或商业综合体)及星级酒店的三条产品线已经齐整,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商业地产管理体系。
中海内部人士称,中海的商业地产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而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的综合体。在这20多年中,中海逐步建立起足够大的现金流平台、可复制的成功商业地产模式,并能从资本市场获得持续的融资支持,而且地产市场处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中海发力商业地产既不是空穴来风,也没有大张旗鼓。如不是遍布全国的五大“环宇城”进入到招商阶段,很少有人会知道中海已经在商业地产上走了这么远。
中海高层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提及商业地产是在今年“两会”期间。今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外集团总经理孔庆平表示,中海今年将加速商业地产的拓展。
孔庆平表示,目前商业地产已成为中国海外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希望能够占到公司整体盈利的20%,而现在占的比例还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2010年年报显示,以北京中海广场、中海地产大厦为代表的一系列商业项目合计31万平方米已进入成熟的回报期,为2010年贡献净利润2.9亿港元。
和万科、金地等巨头近两年先后宣布发力商业地产不同,起家于香港的中海在商业地产已历练20多年。
资料显示,中海的第一个商业项目是上世纪80年代位于香港湾仔地铁站口的中国海外大厦。此后中海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发展建设并持有了部分商业地产物业。中海商业地产在业界一直不引人注目,一则是其住宅很强大,二则是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商业项目主要以写字楼为主。
几年前,中海地产已确定了以住宅地产为主、商业地产为辅的业务架构。当时,中海地产内部文件对商业地产的表述是,将适当投资、吸纳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内的商业地产项目,持续提升商业地产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健回报。
于2010年年底竣工的北京中海地产广场是近期落成的项目,其为中海地产增加了投资物业9万平方米。另一标杆项目北京中海广场的招租情况亦十分理想,目前出租率已超过95%。
本报获得的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中海地产已投入运营和在建并计划持有的商业物业面积高达260万平方米。
中海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海的商业地产分为三条产品线:包括高端写字楼、购物中心及星级酒店。
其中,高端写字楼系列已成熟,这些写字楼主要分布在香港及内地一、二线城市,以香港“中国海外大厦”及内地各城市“中海广场”、“中海国际中心”、“中海大厦”为代表,组成“中海系”甲级写字楼序列。
在已运营的项目中,最有名的要数地处北京的中海广场。该项目为国际甲级写字楼,位于北京CBD核心区,毗邻长安街、东三环,与新央视大楼相望。
“中海广场是北京高端写字楼的代表,其客户以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为主”,记者调查显示,中海广场进驻的著名租户包括:日本丰田中国总部,占据超过10个楼面、近半栋大厦;法国航空、荷兰航空、美国迪士尼等世界500强企业;英国BBC、印度Infosys、美国IMS、法国液化空气、香港建设等行业知名企业。
而位于成都的“中海国际中心”则是另一个写字楼系列的代表。该项目由八座超高层写字楼及配套商业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之一,项目绵延近一公里。
此外,中海还携手九龙仓开发重庆江北城CBD的地标项目“国金中心”,该项目集甲级写字楼、高端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高级公寓及休闲设施于一体,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由5栋塔楼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组成,其中最高一座塔楼高度为300米。
中海商业的另一个重要产品线是购物中心。在中海内部,这一产品线被定义为商业地产发展的重点,并以“环宇城·UNI MALL”为统一品牌,首批将重点发展五座环宇城购物中心。
本报致电中海地产相关人士,其表示,环宇城购物中心处于招商或规划阶段,关于“环宇城”的相关信息将于11月在上海发布,其他的则不方便透露。
据悉,“环宇城购物中心”(Uni mall)定义于“都市生活方式目的地”,将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教育、文化等多种消费功能于一体,成为满足都市人群时尚生活方式为主的综合性购物中心。重点发展首批五座环宇城购物中心,其分别位于南京、沈阳、济南、天津及珠海。
目前,中海商业地产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序列和发展方向,即“以甲级写字楼为主,重点发展都市购物中心,适度发展高星级酒店”。中海地产已经在总部及各地区公司成立商业地产专业管理部,商业地产项目运作团队已经初具规模。
作为同是发迹于香港的地产巨头,中海地产在商业上的标杆之一是新鸿基。
“新鸿基地产拥有超过320万平方米的投资物业,年租金收入超过110亿元港币,知名项目涵盖国际金融中心、中环广场、环球贸易广场、新城市广场等。”新鸿基2010年年报披露。
但在中海地产看来,并不是所有地产公司都适合做商业地产,“以香港的新鸿基为例,其发展商业,前期准备工作用了11年,集中转型用了4年,整个过程用了15年时间”,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为此,中海地产用20多年的时间积累了一个足够大的现金流平台、完成商业地产的模式探索,以及等待市场时机。
在中海地产看来,中海源自香港,之前一直涉足商业地产,因此并非“转型”或“进军”,这与近期国内宣布新开拓商业地产业务的发展商有着明显区别。而且,中海拥有超过4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商业用地面积数以百万平方米计,必然需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开发。
作为和万科并驾齐驱的地产巨头,中海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高达700亿港元,2010年的净利润更是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因此拥有足够大的资金流平台和盈利能力。
而且在过去20多年中,中海已完成了商业地产模式的探索。这些都支撑着中海进一步做大商业地产版图。今年年中,穆迪对一批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股几乎遍插红旗,唯独中海例外,被穆迪和标普仍持续给予“投资”评级,原因在于中海30余年来,从香港至内地,经历房地产大小周期而稳健发展,此外,一定程度上,中海已经持有的商业地产及其在商业地产方面所积蓄的资源,亦是两大评级机构看好中海的重要原因。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