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何以不爱限购爱限价
2011-09-17 06:46 作者: 来源:
据新华社报道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要采取限购措施”至今已逾两月,出台限购令的城市却只有台州、衢州两地,且其“宽松度”十分明显。直接实施限价的地方倒是越来越多,疑有规避限购的意图。新一轮限购“遇阻”背后有何种“玄机”?限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梳理一下,可发现此次二、三线城市的限购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建议性,即是否限购,由地方政府自己说了算。
限购势在必行,但住建部并未明确划定名单,而是公布了5项建议标准,提出 “符合上述条件较多的即2条以上的城市,建议列入新增限购城市名单”。此外,“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标准进行适当修改”。
比对5项标准,全国可以纳入限购的二、三线城市有二三十个之多。但尽管市场预期强烈,限购城市的确定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直至8月下旬,始有台州出台首个限购令;9月,方有衢州跟进;更多的城市至今不见动静。
原因何在? “建议性限购”刚性约束力的不足显而易见,且灵活的标准把握又不乏“运作空间”,要地方政府主动向长期以来的“钱袋子”开刀,谈何容易。
二是选择性,即一地之内“区别对待”。比如,台州限购令的受限范围是市区的新建商品住房;而衢州则对市域范围内已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才实施限购。
在目前形势下,“选择性限购”这枚硬币的另一面,很像是 “选择性倡购”,也有可能形成对未被纳入限购地区房价上涨的默认。
三是替代性,以“限价”换“限购”。与限购令的“难产”相比,一些地方“限价”的积极性要大得多。据媒体统计,迄今已有廊坊、烟台、韶关和丹东等城市对商品住房实施 “限价”,或者直接给出明确的指导价,或者规定“均价不得高于同地段同类商品住房”等。
限价是“如意算盘”。不管是自住或改善性需求,还是投资投机性需求,均可自由进出市场;成交量很可能不受影响,来自房地产的财税收入也将“平安无事”。此外,由于政府直接干预价格,其既定的房价调控目标很有希望顺利实现,“限购”压力由此明显减轻。
但需要提防的是:所谓的“限价目标”很有可能变为现实中的 “涨价目标”。且即使能依靠行政手段实现所谓的调控目标,楼市的“顽疾”并没有根治,后市的运行依然风险重重。
归根结底,不管是限购还是限价,都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之策。如果不解决住房投资属性过重、商品住房有效供应不足、保障性住房比重偏低等一系列困扰房地产业发展的长期性、根本性问题,即使房价能暂时被遏制,将来依然有可能反弹。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