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算民生账 花费百亿建保障房只赚不赔
2011-09-07 08:12 作者: 来源:
作为长期落后于国家整体发展进程的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形成了庞大的棚户区以及庞大的住房困难家庭。哈尔滨市确定在2012年要把四环以内的棚户区全部扫掉,力争在2013年之前,27.3万套保障房建设基本结束。关于保障房,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定下了如下规矩:一是不准改变保障房的性质,必须是政府直接干,而且是真干;二是绝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出现质量问题;三是政府准备赔100个亿。(9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
针对城市存在庞大棚户区与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哈尔滨把保障房建设当成“政绩工程”来抓,加大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房建设力度,定下保障房建设硬指标,并准备赔100亿元投入保障房建设。体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与责任担当。对于求房若渴的困难群众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虽说住房消费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时代。但是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政府责无旁贷。给困难群众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是政府责任的体现。正如上海社科院专家卢汉龙所言,福利分配不是政府对公众的恩赐,而是一种公共职责的承担。同样,保障房供给不是恩赐,而是责任。完善住房保障服务,决心比财力更重要。政府从土地财政中切出一块蛋糕,下决心压缩“三公”消费与其他公务经费支出,再向保障房业主适当收取费用,保证保障房按时开工、竣工,并非不能完成的任务。只是有的地方宁愿把钱花在形象工程、“三公消费”上面,也不愿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公共事业,完善住房保障服务。虽说政府大力建设保障房,增加了财政负担,减少了土地出让收入,但是给困难群众提供优良住房保障服务,让群众享有基本的居住尊严,是政府的本分。
其实,政府赔100亿建设保障房算的是民生账,并非亏本买卖。我们不能以简单的市场眼光审视政府赔本建设保障房的得失。政府此举有利于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质量,平抑商品房价。减轻更多购房人的经济负担,这实际上是树立政府公信形象,实现政府与群众双赢的一个良好契机。而且政府以实际行动回馈困难群众是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从长远来看,政府为困难群众居住尊严托底的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赔本建设保障房的诚意与勇气。有的地方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保障房“只见供地不见供房”、开工延迟;有的地方以旧厂房充保障房应付检查;有的地方把单位内部集资房、福利房也算到保障房的头上;有的地方保障房分配严重失衡,保障房被权力染指,被公务员“包场”;有的地方以配建廉租房项目的名义向上要补贴,却只开发商品房。困难群众仍然口惠实不至。还有的地方廉租房租金一收就是30年,困难群众苦不堪言。在保障房供给的问题上,哈尔滨赔本100亿建设保障房的民生情怀值得一些地方好好反省。更多地方应该按照中央的部署与民生需要,在保障房供给方面,打破土地财政思维惯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并持续给力。像最低生活保障一样,做到应保尽保。不让困难群众“望房兴叹”。
当然,要让地方政府认真履行住房保障责任,除了官员权力自省、体现责任担当以外,住建部、国土部等部委要督促地方政府按时足额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对于保障房建设迟迟不开工,建设、供给缩水的地方,不仅要曝光、约谈,而且要纳入政绩评价体系,提高违规成本,启动问责程序。此外,相关部门还要督查保障房建设质量,让地方政府把有限的保障房“精确”分配给困难群众。(汉应民)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