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变安居--阳泉市保障房建设纪实

2011-08-21 07:07    作者:   来源:  

  8月阳泉,草长莺飞。十里桃河,绿意盎然。

  阳泉,曾经低矮潮湿、简陋破败的棚户区,一处处脚手架高高矗立、编织梦想,一座座楼群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个标准化小区正在同步配套完善道路、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一片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旧貌换新颜……

  "十一五"期间,阳泉市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7409套,完成投资约56亿元。今年截至7月份,全市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5.35亿元,累计开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3025套。

  每个老百姓都想圆自己的"住房梦"。从孟子的"居者有其屋"到诗人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情怀。而今,安居梦圆,希望种子在发芽,参天大树在成长!

  转型发展的新命题

  阳泉以煤立市。煤炭是这座城市的支柱,煤炭也为这座城市打上深深的烙印。

  十里矿山,"天当房,地当床,大干不怕光脊梁!"作为几十年前的"遗物",阳泉市棚户区改造与历史上做过巨大贡献的矿区紧密相连。

  阳煤集团是一个老的工矿区,"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这样的棚户区住房在阳煤集团有18461户,居住着55248人。

  地形狭长、山多坡多、沟壑林立,阳泉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亦使得市区原有的棚户区无地可迁。"嫁人不嫁棚户男,拥有房产也枉然",密度大、年代久、脏乱差、隐患多。改造前,棚户区问题也是当地社会不和谐因素中最为突出的一个。

  "500多人共用一个公共厕所,吃水要到很远的山下去挑。老家人说,你们住在大城市,抽空去看看。一推门,羞得脸都没地放",这是老阳泉人的现实。

  对阳泉而言,保障房的建设不仅关乎民生的改善,同样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顺利推进城市转型必须直面的一个新命题。

  和谐阳泉的新实践

  从2002年起,阳泉市开始了保障房的建设,虽然这时候的建设还仅仅局限于对工矿区棚户区的改造。也就是从这一年阳煤集团着手探索自建房、改造棚户区的新路子。

  棚户区改造,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阳泉市提出"政府支持、集团补助、房地产公司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向前推进。政府在各种费用收取上,属于职工集资住房的工程,按收取标准减半收取;属于廉价集资房工程,各种规费全部免缴。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对所属员工的拆迁户按一般干部和工人6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助270元;小区以外的大配套工程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

  这也开了我省棚户区改造的先河。

  2006年,省发改委立项批准阳煤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

  整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拆迁棚户区62.61万平方米,新建安置小区规划占地面积175.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57.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53.24万平方米,31307万套。

  阳煤集团棚户区改造全面提速。

  阳泉市将棚户区改造作为 "和谐阳泉"建设的新实践,阳煤集团更是将这一工程作为一项"一把手工程"牢牢抓在手上。

  企业手中"没地",职工手中"缺钱"。

  异地迁移不太现实,更多地利用拆迁地。这方面,阳煤集团房地产分公司下足了血本。

  位于阳煤集团三矿的麻地巷棚户区拆迁后,按照规划原址上再建30多栋楼。山头高压线,地下乱沟渠。移线、边坡、挡墙几千万元投资进去后,地质滑移又让房地产公司总工赵建国伤透了脑筋,没有办法,只好投资1000多万元,把一个山头齐齐削平。

  修房成本增大,但老百姓房价不能提高。这样一个悖论,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 "小区外配套不计入工程成本",由企业埋单。

  职工手中"缺钱",除房价每平方米比市场价低600元-1000元外,企业对无房户在购房时给予1.62万元的住房补贴,对于面积少于60平方米的未达标户,未达标部分按照每平方米270元补贴。

  "住有所居",既是百姓心声,也是政府的承诺。2007年以来,阳泉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的民生工程之一,就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在旧城棚户区、企业筒子楼、住房困难家庭、拆迁过渡房,阳泉市上到市委书记白云、市长李栋梁,下到建设部门的工作人员,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房子够不够,房价高不高,分配公不公,这些老百姓关心的一个个具体问题,都成为阳泉市在推进保障性住房过程中着力解决的问题。"十一五"期间,阳泉市落实廉租房保障家庭5091户,发放租赁补贴资金2645.14万元。开工建设廉租房3034套,经济适用房857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409套,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14948套。

  "当很多人为阳泉日新月异的变化赞叹不已时,作为执政者,应该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身居矮房窄屋的困难群众,努力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阳泉市委书记白云说。

  "棚户人"的新生活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省政府下达阳泉市保障性住房任务20561套。截至目前,廉租住房完成投资4533万元,经济适用房完成1.607亿元,城市棚户区开工新建2690套,工矿棚户区开工新建6535套。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幅安居梦圆后居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

  在一个地方居住了将近40年、57岁的雷日新有时"感觉像在做梦"。熟悉的是面孔,恍惚的是环境。

  1974年,雷日新从老家应县通过招工成为阳煤三矿的一位工人。没地方住,附近的山上随便找块平地,两只双手,一把瓦刀,两间小房盖了起来。结婚、生子,小雷成了老雷,变化的除了3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小房越来越挤,还有老雷的邻居一天天增多,满山遍野,曲里拐弯,"黑夜回家找不着路"。

  几乎所有"分享政策红利"的居民和老雷有着同样的经历。

  "没有好政策,就享受不到现在的好生活"。老雷忘不了这一天,2008年6月18日,经过一年多的等待,老雷领到了新房的钥匙,74平方米,一共花了4万多元。

  现在老雷已经退休,院子是花池,春暖花开,生机勃勃;旁边是活动室,都是一块的老伙计,论天下风云,品人间百态。因为房子,喜欢安静的老雷学会了用另外的方式享受晚年。

  8月1日,很好的天气,矿区东沙台的白树亮照例起了个大早。老白原来的住所早已夷为平地,代之以一栋栋正在长大的高楼,老白在这儿一呆就是很久,一句话也不说,他想象不出自己的房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今年,搬家。

  老百姓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住上放心的房子,然而毋庸置疑,具体的建设者和组织者面对的困难要多的多。钱从哪儿来?地从哪儿出,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房到底要给谁保障?保障房的重点不是盖房子,而是制度建设。如何解决保障房的分配、投资、退出机制等问题,是在分房之前就应该考虑到的。公平而有效率的保障房,才是真正的保障房。

  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真正的保障房",今年一开始,阳煤集团房地产分公司经理王军就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他知道,他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热切的目光,和白树亮一样,他们在心中梦想着他们的新房子、新生活。

  记者薛广勤白雪峰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