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控趋紧 确保民生优先

2011-07-23 02:47    作者:李正强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李正强 北京报道

  土地与民生的关联再次被提上日程。

  7月20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强调,当前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难度加大,违法违规用地、侵害群众权益问题易发多发。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严格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这关系到米袋子、菜篮子之本及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关系到土地法规的尊严和政府公信力,关系到城乡居民切身利益,是目前经济形势下丝毫不能放松的辔头。

  土地为民生之本

  众所周所,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

  粮食是百价之基,在奶蛋禽肉副食消费日益增长情况下,粮食既关系主粮消费,又通过饲料业对居民食品消费影响极大,特别是对城乡大多数普通居民来说,米袋子、菜篮子等基本食品消费始终是家庭开支重头,丝毫懈怠不得。耕地保护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既事关当前,又关系食品价格长远预期。加强改进土地管理工作,关系到老百姓米袋子和菜篮子。

  据了解,2010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超过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希望改变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财政部长谢旭人曾表示将确保土地出让净收益更多用于保障房建设。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同时,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市场经济下的耕地保护,一大关键是要使农业生产者有增收预期,因此必须贯彻执行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开展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完善土地收益基金制度,明确土地收益基金计提比例,专项用于耕地保护。

  同时要求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依法加快供地进度,保证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提前做好明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的储备和预安排。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加强土地调控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开通报,公路、铁路等大工程、大项目违法违规用地占全国违法用地过半;而地方政府参与非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等问题,群众意见很大,不允许再拖而不决,任其蔓延。

  此次会议要求,将严格依法依规管地用地,坚决防止违法违规用地反弹。国土资源、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切实解决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未批先用问题。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抓紧清理整改高尔夫球场,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维护土地利用和管理秩序。

  另外,要求认真落实《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加快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按照依法、严肃、有效的原则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法案件,严格责任追究,坚决制止违法强拆行为。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修订,切实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维护农民权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而针对农村土地的违法行为,必须贯彻国务院要求,加快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修订,切实规范和完善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维护农民权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进,联系实际和司法实践,把《物权法》规定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问题落到实处,落实到农民心里。

  会议指出,我国人多地少,既要吃饭,又要发展,还要有房住,在此情况下,必须立足保障基本民生。在强调保证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提前做好明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供应储备和预安排的同时,国务院明确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多管齐下解决人民群众住房问题,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只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要求,统筹安排,解决好分配问题,民生用地优先,满足人民群众合理住房需求,在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同时,在公平基础上的合理居住需求是可以保障的。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