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的红线与底线

2011-07-20 09:31    作者: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7月中旬,房地产调控再起波澜。

  就在部分城市试图放宽楼市限购政策,谋求曲线“救市”的时候,国务院“新国五条”适时推出,释放将限购政策扩大到部分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的信号。这条地方政府与开发企业难以逾越的红线,再次彰显了国家决策层面从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也同时表明,未来的调控政策将成为常态化的政策,坚决抑制投资投机需求,让住房尽快回归居住的基本属性已成共识。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调控的底线被频频触碰。

  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效政策,调控的本意在于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通过加大、加快保障房建设,实实在在地为广大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然而,本周爆出的一些新闻却让人不得不怀疑某些地方、某些人员对待调控的真实态度。

  5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各地保障房平均开工率只有30%左右;时隔一月,保障房开工率已超过50%,个别省份甚至达到90%多。固然,这其中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加快开工进度的超水平发挥,但更多的恐怕是在玩一种数字与文字上的游戏。

  7月17日,郑州拆迁安置房汇景嘉园小区因存在质量问题,刚刚封顶即被拆除。严格地说,尽管该小区并不属于保障房项目,但同样是一项关系民生的政策性项目,如此质量着实让被安置户寒心。

  而本报记者近期在基层采访时,也曾多次目睹这样的怪状:个别城市集中十几个或者几十个保障房项目,统一举办一个声势浩大的奠基仪式,几锹土埋下去,这些项目就被上报统计到开工率中;在另一些城市,保障房的内涵被人为扩大,一些仅仅提供定向安置的住房被划入其中,导致这些地方的保障房申请家庭面对年年高涨的保障房竣工数量,轮候等待数年却仍然申请不到。一位住房主管部门的领导面对记者的采访,曾这样要求:“开工率就不要报道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免得引起麻烦。”

  其实,作为国家调控楼市的重要举措,加快保障房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一时的住房需求,更在于对商品住房市场长期效应的作用与显现,进而梳理重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楼市调控有其明确目的和要求,也有着必要的严肃性,岂能容忍一些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任意践踏?肆意突破楼市调控政策的红线和底线,或许能满足一时的局部利益,却更可能会以更长远更重大的利益作为代价。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楼市调控仍然任重而道远。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