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套保障房已不差钱?未来保障房建设何去何

2011-07-20 08:20    作者:贾玥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贾玥)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新开工500余万套,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50%。此时展望全年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任务能否完成,资金问题仍不可回避。

  受访专家告诉记者,目前保障房建设所需1.3万亿资金的来源渠道已基本落实,完成全年开工目标“问题不大”,但未来公租房收回成本仍存风险;而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共有产权”融资模式,虽存争议,却是缓解资金压力下的“合理选择”。

  保障房建设还差不差钱? “共有产权”存争议

  资金保障,是保障房建设能否持续推进的前提之一。在中央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建保障房,各地积极通过银行贷款、信托基金拓展融资渠道之后,今年保障房建设还差不差钱?

  “今年1.3万亿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已基本落实。”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告诉记者,其中中央补贴与地方土地出让收入2200亿,限价房和经适房回笼资金2600亿,棚户区改造由企业和职工筹集3400亿,保障房开发贷款2700亿,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公积金、央企投资约600亿,加之优先投向保障房的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事实上,资金来源的总规模已经超过1.3万亿”。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记者分析,经适房、限价房及棚户区改造工程,因开发公司介入,资金问题不大,最“头疼”的就是公租房和廉租房,“地方企业发债可以基本解决建设资金,但如何偿还是个问题,公租房的租金可以付息,但还本不易”。

  刘洪玉同样担心未来公租房建设的资金风险:“公租房需要长期投资,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定位又决定了这部分投资在回收过程中,收益水平低、回收周期长、管理工作复杂。”

  为了化解公租房长期融资压力,一些地方已开始探索实施“共有产权”,如提出在公租房建设初期“以租为主、先租后售”,到中后期“可租可售、租售并举”。但这一做法受到业内争议。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如果廉租房和公租房用于出售,定位将与经适房和限价房完全重合,是住房保障政策的悲剧。但刘洪玉向记者表示,此举虽然带有一定的矛盾性,如政府为了保持公租房一定存量而将永无休止地建设,但如果从现实角度看,允许公租房在为住房保障服务一定年限后退出,或允许出售部分产权给住户,“虽不是最优选择,但应该是一个合理选择”。

  保障房政策何去何从 仍需加大投资融资渠道

  在预测今年保障房开工建设目标能否按时完成的同时,有学者将目光投射到未来:现有的住房保障政策将如何完善?未来保障房建设何去何从?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下一步楼市调控的基调:一手抓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一手抓保障房供应,从而促进房价逐步回归到合理水平。

  如此来看,中央政府狠抓保障房建设,在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同时,也将有助于平抑高房价的调控目的。

  “保障房投资、建设、运营的管理平台建设等问题还亟待破题或完善。”刘洪玉指出,投入保障房建设的社保、保险、公积金、地方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等,既不像银行贷款,也不可能直接去拿地建房,需要有一个融资、投资管理平台来汇集资金来源渠道,承担受托投资管理责任。

  7月中旬成立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已在这方面为全国做出表率。据了解,该中心是北京有史以来一次性注资最大的国有企业,市财政直接注资100亿元,将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投资。

  在目前的保障房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是对开发商的吸引力不足。顾云昌建议,公租房建设应效仿“香港公屋”建设模式,由政府委托企业进行开发,最后由政府统一回购,“哪怕利润低一些,但一定要保证开发商获得基本收益”。

  同时,业界还迫切期待《住房保障法》能够适时出台。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建议,住房保障目标、管理监督机构、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手段、保障资金来源及相关配套政策应通过法律进行规范,明确政府保障房建设职责,确保具体操作中公开、公平。

  “应该说,从促进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角度看,目前关于保障房的土地供应、规划设计、建设标准与质量、融资、分配、使用管理等环节的各项政策已经很多,”刘洪玉说,“现在需要做的是,应逐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去力行。”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