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创新风暴在全行业弘扬了与时俱进精神

2011-07-13 08:59    作者:童亦弟   来源: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  

  1999年,中国的住宅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第一届创新风暴“99新户型时代全国精品户型设计夺标活动”应时而生。

  创新十年,业界创出了辉煌,创新风暴走向了成熟,在贯彻国家政策、服务行业进步、推介住宅创新典范、推动住宅设计整体水平提高的进程中,贡献了媒体的力量。

  创新十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关注着住区规划设计的创新,关注着中国住宅建设水平的提高;他们为创新风暴带来了最专业的评审标准和先进理念,指导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实践。

  创新十年,人居改变着中国;他们,推动了创新风暴。

  ■ 本报记者 童亦弟 北京报道

  创新风暴活动已经走过了九届的历史,今年即将举办第十届。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活动的见证者和创始人之一,原建设部副部长、前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杨慎。

  《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创新风暴作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品牌推介活动,曾得到了您自始至终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请问您对活动的认识和支持动因是什么?

  杨慎:创新风暴活动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建设部的一次机构改革。当时,建设部的城市住宅小区试点办公室被合并重组。而此前住宅小区试点搞得有声有色,在业内外影响很大,最重要的是抓了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尽管机构变了,但是建设部的主要任务,即推进住房建设、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居住水平的目的却没有改变。当时刚调到建设报工作的同志就建议通过创新风暴来推动这项工作,当时的第一届活动叫“99新户型时代”。我当时与肖部长及部分热心住房建设的领导,都非常高兴地支持这一活动,当时的住宅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规划设计质量有待提高,我们行业需要权威媒体的活动来推动。但是,真正支持这一活动的是邓小平关于大力发展建筑业的决策。

  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建筑业和住宅问题时提出“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地位”,“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要为人民生活服务的”等重要思想,指出住宅建设的宗旨和本质是为了改善民生,解决中国老百姓的住房紧缺问题。在我看来,创新风暴活动正是贯彻落实邓小平讲话的实际行动。所以说开展创新风暴活动是理直气壮,根红苗正。

  《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近年来,在房地产领域内,有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名目的竞赛和评选活动,其结果和影响力差异很大。在您看来,创新风暴活动逐渐成为业界的共识和品牌具备哪些特质?您对活动的评价是什么?

  杨慎: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三条基本经验。首先,从创办初期我们就一直强调,创新风暴活动一定要扎实、具体、重实效,一定要本着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原则择优筛选参赛项目,注重品牌效应,注重示范效应。这是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的最基本要求,这也是创新风暴活动的立足点之一。

  其次,创新风暴的内涵要明确具体,强调理念创新、设计创新、产品创新三者并重。如果开发商的理念不先进、产品不创新,都不会选择。因为没有创新的理念就没有好的设计,没有好的设计就没有好的产品,而没有好的产品就没有推荐价值和示范作用。创新风暴最大的意义是对全行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在全行业倡导了创新精神,要求企业必须和时代发展同步,不断适应和寻求改变,推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不断推出自己好的产品。因此创新风暴会用很多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评定和论证,也由此带动了全行业求真务实的风气。

  再其次,在创新风暴的筛选和评审过程中,业内权威专家的加入使创新风暴拥有了最顶级的、强大的、专业的评审委员会。这支以中国勘察设计大师赵冠谦同志为首的专家团队素质高、作风正,方案评审严格把关,深得业界认同。同时,还邀请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科研部门专家来参加评审,确保了活动的专业高度。不徇私情、实事求是的严格程序,确保了整个活动流程的公平与公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创新风暴还有一个过硬的优点,就是多年来活动前期的报名和评选环节不收费,杜绝了评奖活动容易产生的一些弊端。正因为此,经过多年的发展,创新风暴活动已经成为了行业内档次最高、参赛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大的竞赛评选活动。

  以上这些看法,我已经收录到我所著的《房地产与国民经济》一书中,至今看来仍然适用。原文是,第一,参与面广、凝聚力强。通过不懈的努力,创新风暴已经成为展示企业综合实力、把握市场脉络、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第二,立足点高,重视细节。通过推介筛选和严格评审,促进企业追求完美,致力于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素质,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转化。第三,以人为本,放眼未来。推介活动十分重视住宅功能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把造福百姓、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开展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之,创新风暴活动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业界好评,参与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好。

  《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房地产业刚刚经历了过去的“黄金十年”,作为业内的重要竞赛评选活动,创新风暴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创新风暴应该具有哪些新的特征?

  杨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我们在2006年合肥“创新居住论坛”提出,解决13亿人口住房问题应更加关注大众住房消费的新时代。当时我给大众住房消费下的定义是“居民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支持都有条件买得起、租得起和消费得起适当的住房。”实际上是把买房、租房和住房消费合为一个整体。这里我特别指出,这些不断完善和不断提升的认识是在参加创新风暴活动的实践中学得的。那时我对大众住房消费的内涵归纳为“高品质、低能耗、小户型、简装修”12个字,今天看来这一方针理念仍不过时。

  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建筑业和房地产是各种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大户,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超过30%。2006年的时候,全国因为电力不足而拉闸限电的省份达到24个,今年我们看到形势更为严峻。所以说,把绿色建筑、节约能源资源、节水型建筑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更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我们原来把活动局限在简单的城市概念上是有欠缺的。我们要把思维的格局放大到城市以外的范围,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城乡一体化。现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全速推进,农村、林区、垦区、矿区都在进行大量住宅建设,这些城市以外的住宅建设更需要设计、更需要改善质量、更需要典型引路。创新风暴活动也应该体现这样的理念,活动本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