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屡陷“质量门”

2011-05-26 15:54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新京报》报道,六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八亿元的青海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这一保障性住房工程未毕,六家大企业都盖出了“问题房”,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

  优质企业为何也不靠谱?除了老生常谈的建筑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及监理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不严之外,从报道来看,还有一个“抢工期”的问题不容忽视———青海有三个月寒冬不能施工,由于量大期紧,一些没手艺、没经验的人也招了进来,所有施工单位的思路都是先干到封顶后再进行修整,发现蜂窝、麻面、露筋等施工通病后并没有及时处理。在“抢工期”思维主导下,一些保障房盖成“问题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对于保障房屡陷“质量门”,除了像专家所言———完善保障房监管体系,从立法上明确住房质量标准,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不仅需要政府质监部门参与,也需要政府组织专家组和民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在笔者看来,保障房务必还要防止为抢工期而突击建设,更要禁止搞“狂飙突进”式的建设。有识之士曾指出,保障房大规模建设时期已经开始,如果频频存在质量隐患,将会形成为数众多的“垃圾工程”,造成严重浪费不说,还会遗留诸多历史问题。

  问题的关键恰恰是,建筑企业最易在保障房建设速度上抢工期。因为保障房作为限价房,利润空间压得很低,建筑企业没有多大利润,只有压缩建设成本,偷工减料是手段之一,抢工期节省人力开支是手段之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沉重的保障房指标压力下,保障房建设不得不“大提速”,往往会忽视建筑企业的盲目赶工期,有的甚至重效率轻效果,将保障房建设速度视为值得夸耀的业绩。“萝卜快了不洗泥”,保障房盖成“豆腐渣”,“民心工程”演变为“闹心工程”,会大大损害政府公信力。(何勇海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