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地产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2011-05-26 02:27 作者:吕锦明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吕锦明
日前,作为香港地产蓝筹之一的九龙仓突然宣布,将发行一笔3年期的可换股债券,计划最多筹资78亿港元。此消息一出即引来市场一片哗然,这是该公司3个月内第二次向市场伸手,加上公司在3月份刚完成的供股集资约100亿港元,公司在短短3个月里就已向市场抽水近180亿港元。
资料显示,九龙仓过去一年在增加土地储备方面颇为积极,除了去年7月与香港南丰集团合作连手夺得香港山顶聂歌信山道地皮外,还多次于上海、武汉、长沙及杭州等内地一线大城市以高价竞得地皮,合共支出近340亿港元。
九龙仓近年来在囤地上可谓是激流勇进,公司在稳固在港业务的同时积极转战内地房地产市场,所以对资金的需求尤其明显,加上近期内地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成效逐渐显现。对公司而言,采取发行可换股债券来集资就成为现在首选的成本较低的再融资方法。
九龙仓短期内连续向市场伸手,其实只是香港众多地产开发商尤其是涉足内地市场较深的地产大鳄经营遇窘的一个缩影。众所周知,内地房地产市场近年来表现异常火爆,因此也吸引了众多港资地产商纷纷“回归”来争抢一杯羹,除了九龙仓外,还包括内地投资者熟悉的长实、新世界、新鸿基等。然而,企业迅速扩张版图的结果就是战线过长导致资金不足,因此上市公司连续向市场伸手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我们暂且抛开这些公司自身如何运作不谈,再看它们的外部环境:首先,香港可能提前进入加息周期,这可以从包括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在内的一些香港财经高官的近期言论中看出一些端倪。实际上,包括中银香港、汇丰、永隆等在内的多家香港本地银行近期已经提高了按揭利率。加息对地产商来说绝对是利空,因为这会影响居民或投资者的购房意愿,不但令二手楼市场成交转淡,一手楼市场更是堪忧,这必然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此外,加息还会导致地产商的借贷成本以及其他方面的营运成本增加。
其次,为响应民众对楼市过热的诉求,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楼市调控措施,增加土地供应就是重要的调控手段之一。据悉,港府今年将大幅增加私人住宅用地的供应量以平抑过热的楼价,仅在第二季度就将出售9块地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包括长实在内的多家大型地产商仍在积极参与土地竞拍,近期的拍卖结果似乎显示这些地产商对楼市后市的看法仍很乐观,但地产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现象只能说明大型地产商正将重心转移至豪华地产市场,同时也反映出它们对供给不多的地块有浓厚兴趣。
另外,目前市场的需求也出现降温迹象。香港运输及房屋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一季度一手私人住宅施工量为2800间,按年下跌31%;落成量为3300间,按年下跌32%;截至今年3月底,尾盘加上未出售楼花单位共有50000个,较去年底增加了1000个。据了解,面对新情况,不少地产商也改变了以往的策略,比如新鸿基地产最近就以贴近市价,一次性几乎全部推售一个位于元朗的新楼盘,彻底改变了公司过去一边推盘、一边提价的策略。看来,在内忧外患的困扰下,像新鸿基这样的一些大型地产商对楼市前景也心里没底了,一众港资地产商也许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