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楼市应该“地产发烧、经济吃药”

2011-05-20 09:39    作者:21世纪经济 唐学鹏   来源:环球企业家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整体房价环比依然继续上涨,但涨势幅度较低,新房和二手房都未超过1%。整体环比涨幅微弱、微跌城市有所增加、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再加上对政府调控房价不断放松的预期,使得一些人对未来房价下跌有较强的信念。

  从投资学的角度看,房地产的价值投资已经很有限。房地产的利息流是房租,选取一个风险最低最稳定的5年期国债利率作为参照物。大中城市现在的租金回报在3.3%—3.5%之间,一些房价畸高的一线城市甚至低过3%,现在5年期储蓄利率是5.25%,5年期国债利率为6%。我们再引入一个假设条件:投资者购入房产是准备在短期内随意出售的,那么在理论上忽略短暂期贷款的本息偿还。这个假设条件便利与我们处理按揭杠杆率在地产购买中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初始时期的购买动力计算:房地产回报率=房租率×按揭杠杆率。之所以引入杠杆率,是因为如果二套房的首付是50%,那么即使存房子的利息(房租回报)只有3.5%,但是投资者在开始阶段只用房子总价的一半钱来获得着3.5%,实际意味着“存房子”的利息是7%,要高于五年期储蓄或者国债利率。当然随着按揭还款的继续,付的本金和利息越多,那么“存房子”的总体利息水平是从7%开始往下降的。

  目前二套房按揭首付提升到6成,意味着杠杆率是1.67。那么取最高房租率,结果可得,房地产回报率的短期最高回报是5.83%,低于稳定的5年期国债利率6%,注意,这是假设他们暂时忽略掉贷款的短期偿还。

  对于一套房自住者来说,也可以将购买居住看作是一种对自己支付虚拟租金的投资行为,房租包含在购买中,但是购买房子之后可以获得房产剔除掉租金之后的一个“残值”,简单地说,就是“买了房(交了虚拟租金),最终还能落得个房子”,这可能是购买动力的来源,不过,跟投资不同,他们的购买行为是长期的,不是在短期内随意出售,它必须面对商业贷款6.8%的利率的长期“约束”。现在一套房的首付是3成,但银监会最近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将自住首付提高至4成,那意味着杠杆率变成了2.5,这是一个值得高度注意的严厉变化,如果普遍实施将很有杀伤力。因为首付的初始初始成本收益是2.5×3.5%—6.8%×0.6(6成按揭)=4.67%,这个初始净收益可以看作是对“房子残值”的购买动力估算,它甚至低于5年期的银行存款,也就是说,同样一笔钱放在银行里面,获得的回报竟然都会高于购买房子。

  于是,房地产泡沫在投资和自住上都完全确立了,但现在之所以房价还有微升,完全是因为泡沫本身形成的上涨预期,而这个狂热预期跟理性财务计算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它的支撑力完全是通胀预期造成的。人们会想象,随着通胀的不断加剧,那么名义上的房租回报率也随着通胀上升而上升,从而自动“填充”泡沫。

  我们认为,这种想象并非完全是一厢情愿。因为泛滥货币并未得到严厉收缩。最近猪肉、电价都在上涨,蔬菜价格回落幅度也较小,双顺差形成的外汇占款依然可观、制造业劳动力市场涨薪变得频繁……,尽管中国当局依然口头对待通胀,但货币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收紧。就好比一个暴饮暴食的发胖过程,但胖子指着腰部的肉(房地产),怪罪说“主要是这里导致的”,然后用束腰的方式控制,而不是控制过度的饮食摄入(加息控制通胀),因为他认为绝对不能“腰部增肥、口欲受害;地产发烧、经济吃药”。显然,这是多么可笑。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