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购令下的灰色利益链
2011-05-16 14:01 作者: 来源:新华房产
至少30%~50%的实际购房需求被抑制,为北京楼市带来了什么?也许很多人会说是房价调整。但如今房价实质性调整未现,庞大的被抑制购房需求却在寻求各种突破路径,补办社保、延期网签、找人“背房”甚至更改网签时间等规避“限购令”手段正频频现身。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官网上发布了一条处罚消息:经查实,北京地产中介公司鑫尊地产天慧园店业务人员及店长私自向没有5年纳税证明的购房人进行不实承诺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北京市住建委已对鑫尊地产作出相应处罚。
这一表态并未阻止部分购房者铤而走险的尝试。在楼市严格的限购环境下,代办社保证明、延期网签等俨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与中介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应对成交量萎缩的局面,中介机构“帮助”购房者规避限购的灰色链条已悄然浮出水面。
被限制的需求
“在新政之后,保守估计北京市场因为限购令而无法购房的实际需求在30%至50%,这其中既包括大量的非京籍购房者,也包括一部分改善型需求。”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从今年2月“京十五条”执行至今的一些市场反馈显示,因受到限购令限制而无法购房的客户群比例相当惊人。一些受限的购房者甚至已经被挤出北京,与北京相邻的河北燕郊、固安、涿州、香河、廊坊等环首都区域,也分享到了这股挤出效应的利好。
在北京工作生活四年多的小马已经结婚一年多,却仍然不得不同妻子与人合租生活。最让他无奈的是,在今年2月自己和妻子本来已经选定了朝阳区的一套二手房,就因为公司筹办年会耽搁了一周,自己变成了北京限购新政下的被限一族。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一份非京籍二手房市场客户群调查显示,2008年非京籍外地人在京二手房市场客户群中占比为26%,2009年升至38%,2010年受到首轮限购政策影响这一比例降至34%,而在今年2月北京新版限购令出台,非京籍人士购房时的1年或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的要求,提高至5年或以上纳税或社保证明,这使得非京籍二手房客户比例大跌,截至2011年3月已降至8.2%。
规避手段层出不穷
自今年2月北京市发布“京十五条”房地产调控细则出台后,在北京新购房程序至少需提交材料、初步核查、认购核验、网上签约、情况核对、产权登记等六个步骤,购房者的购房资格中间要经过多次核查。
其中非京籍购房者,在提交家庭成员身份证明、婚姻证明、有效暂住证之外,还要提交在北京市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原件、复印件或提供已缴纳社会保险的家庭成员姓名、身份证信息备查。
当这些信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中介经纪机构等初步核查后,会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系统中填报,此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购房家庭资格进行核验,通过核验后方可办理网上签约手续。
办理网签后,购房者到房屋登记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时,购房资格证明材料和购房家庭已拥有住房状况也会再次被政府部门核对,如发现提供虚假材料、隐瞒住房状况的,则会不予办理产权登记。
尽管新政出台后在北京新购房需要多次核查购房资格,但记者在调查中得知,规避限购的可能性路径已非常清晰。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被限购的主要人群是无法开具连续5年在北京缴纳社保和纳税证明的非京籍外地购房者,无法通过购房资格核查又急需买房,主要通过中间人做5年社保及纳税证明的“代办业务”,保证通过审核办网签、过户。
而针对只差数月就可满五年社保和纳税证明的外地购房者,则可以在中间人的协商之下不办网签和过户,改为签订房产权属归属协议、做协议公证,承诺在符合购房资格后补办过户手续。
一位中介人士告诉记者,除了需要补办社保纳税证明的外地购房者,针对名下已有房产、想再购房的三套房买家和想买二套房、又想按一套房按揭的北京本地购房者,他们则主要通过将网签日期改到新政出台前,或者将新购房产挂在一个有购房资格的北京本地人名下的方法来规避限制。
“但最近查得越来越严,更改网签日期已经很难操作了。”该人士说。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