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人抢着使用购房资格 5月楼市能跑得过调控预

2011-05-12 03:36    作者:李丹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开发商抢着卖房 买房人抢着使用购房资格

  日前,中海地产在深圳的某项目推出“限价房”遭抢购,买房人对于降价促销十分买账。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二季度成交量继续走低,对于开发商资金链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近一两个月必然会有一个开盘的高峰期,只是开发商在选择具体的时间点上会有不同。而加紧推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目前,购房者的数量和资格

  新一轮调控传言 加速刚需买房人购房意愿

  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中下旬,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无疑将进一步考验开发商的资金压力。但与此同时,购房者也面临越来越紧绷的贷款环境,还可能遭遇银行不能放贷带来的违约风险。所以,五一假期,购房人秦先生就始终在关注自己意向中的位于大兴的某项目何时开盘,是否可以购买。秦先生表示,目前房价已经呈现下行态势了,而且自己置业需求急迫,特别是自己很担心调控政策更严,到时候贷款什么的都不好办,自己就更难买到合适的房子了,因此,他打算趁现在出手买房。正是目前这些关于贷款进一步收紧的猜测和传言,使买房人也开始跟调控赛跑,坚定了像秦先生一样准备购房的刚需买房人入市的决心。

  其实,早在4月初就有媒体报道,在湖北武汉,几乎各大银行都处于贷款额度吃紧、“一贷难求”的状态,除优惠利率在武汉各大银行已正式成为“浮云”外,部分银行甚至出现首套房利率是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房利率上浮20%的情况,另外,一些银行已经暂停房贷的相关审批工作。对此,华远地产(600743,股吧)董事长任志强就表示,“这个比限购要凶猛,0.7倍的利率优惠可提高约21%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利率上浮等于降低约50%的可支付能力。拉大了房价收入差距。”

  5月新盘放量激增 开发商纷纷抢占“购房资格”

  据亚豪机构统计,北京5月计划开盘项目中,纯新盘成为主力。在计划入市的36个项目中,位于大兴、房山、昌平3个郊区新城的项目共有17个,占总量的近一半。另外,亚豪机构预测,近郊新城楼盘集中将会把5月整体开盘均价拉低至19760元/平方米,与4月中上旬相比,降幅达到19.09%。

  对此,北京某项目负责人表示,由于限购,北京近八成有实力的购买力都被限制住了,现在住宅市场为首次置业的刚需主导,大部分刚需对于置业还是具有急迫性的。因此,楼盘降价就会吸引这部分客群,而同区域内,一个项目先降价,其他项目就会比较被动,因此,经过一季度的市场观察和蓄客累积,具备开盘能力的刚需产品蓄客量不错,一些项目出现了蓄客量多于房源量的情况。所以,5月会有不少新盘放量,抢占先机,否则,进一步的销售就更加困难。

  另外,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表示,在关键的5月份,如果大量的住宅供应能够按计划推盘,且房价能够实现稳中有降的预期,那楼市成交量将逐步回暖,目前焦灼的楼市现状有望打破僵局得到改观。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看房价下行主要为远郊区县新盘放量所致,因而,如果房价未能出现实质性下降,甚至交易量回暖又导致房价上涨的话,那楼市或将遭受新一轮更为严厉的政策调控。所以,在楼市调控成常态而且趋严的市场形势中,开发商纷纷选择项目入市,跟政策赛跑,争夺市场仅存的购房资格。

  业内预计 新一轮调控会收紧二套房购买

  对于目前买房人走出观望、开发商加紧出货的市场状态,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理李文杰表示,今年调控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季度,整个市场局面已逐渐明朗,预计后市政策不会放松反而更紧,而楼市供给还会呈现一段时间的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目前买房人和开发商一起跟调控赛跑是对市场的正常反应。

  而对于新一轮调控的方向,李文杰判断不会像之前传闻的提高首套房的首付比例等,但是却极有可能从收紧二套房的购买下手,届时改善型需求或将被进一步抑制。另外,李文杰还表示,楼市真正的降价可能出现在今年9、10月份,传统楼市最后一个热销期,那时降价的数量、幅度可能会超过目前。 文/李丹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