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保障房 央企“烘烤”5万亿“蛋糕”
2011-05-09 08:54 作者:周雪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五年总投资约5万亿元的保障房曾被市场看成“鸡肋”,随着央企响应中央号召,积极介入该领域,保障房市场变成诱人的“蛋糕”。
本报记者 周雪松
“中央关于这方面的指示和国资办28号文下达后,集团领导十分重视,我们已开了几次会认真研究,准备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某央企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另有央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正在积极调配资源,研究模式,想把保障房业务做大。”
5月3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对外发布通知(国资办28号文),将央企推到保障房建设的前台。
央企争先驰援保障房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国资委下发通知要求央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之后,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大多表现积极,只有个别上市企业显得相对谨慎,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兼顾股东利益。
记者分别致电采访了中建集团、中国中铁(601390,股吧)、中交集团、中国铁建(601186,股吧)等央企,前述四家企业均明确表示,对此高度重视,正在研究下一步的措施。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除旗下全资子公司鲁能地产可介入保障房的开发建设外,国家电网还将全力保障具体项目的电力供应。
前些年,相对于商品住宅和其他商业性房地产项目,保障房的开发建设一直比较滞后,历史欠账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保障房的开发建设利润微薄,资金难以筹集。而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保障房3600万套,据此分析,五年总投资额约在5万亿元左右。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果单靠中央或地方财政投入,资金仍然是一个问题。以今年为例,今年我国要兴建1000万套保障房,完成这一目标,约需投入1.3万亿—1.4万亿元。其中,5000多亿元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筹集,剩下的8000亿元由企业、银行以及各种社会机构筹措。
实际上,截至4月29日,中央财政分两批累计下拨仅43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也远远没有到位,资金缺口巨大使得保障房建设充满挑战。也正是由于一般企业不愿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央企紧急驰援,才使得保障房建设可望战胜挑战,并实现进一步提速。
中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委要求央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机遇难得”,而中建也不缺资金,更具有设计、施工、管理和品牌等多重优势,中建计划争当排头兵,“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市场份额占全国的3%。
而其他央企如中冶集团、中国中铁、中交集团以及中国铁建等也不甘示弱,相关负责人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将调配资源,整合力量,全力参与保障房的开发建设。
保障房由“鸡肋”变“肥肉”?
过去保障房曾如同“鸡肋”,而如今,随着整个“5万亿蛋糕”出炉,以及央企的大举介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保障房市场,舆论甚至将其比做“肥肉”。与此同时,伴随央企“烘烤”、抢食这一蛋糕,保障房市场开始升温。
中交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新闻发言人杜胜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中交已经建成了五六个保障房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目前在南京、南宁等地在建和在售保障房项目投资60亿元,建筑面积达200万平方米。但杜胜熙没有透露保障房项目的利润。
中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士告诉记者,保障房项目虽然不如单纯商业性地产项目效益高,但实际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在北京混合开发模式下,中建项目的利润率大约为6%,对于这一利润水平,该负责人士的评价是,“还可以”。比钢铁行业3%左右的利润水平高出一倍。
该负责人介绍,中建在保障房开发建设方面有六种模式。据悉,这些具体模式包括施工总承包、限价开发和混合开发、成本加薪金竞标服务、BT 投资和城市综合开发模式。中建希望总结一种最好的赢利模式加以推广。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认为,经济适用房与两限房的平均利润率在3%左右,央企参与保障性住房完全可以保障名利双收。而相关统计显示,施工总承包模式收益率为3%-6%,BT投资模式收益率可达8%-10%。
业内人士指出,保障房建设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央企在帮助地方政府完成保障性住房的政治任务后,在相关方面无疑会得到地方政府的回馈,从而进一步增强地产央企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综合运营业务领域中获取土地的能力。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央企当中,参建保障房的主体主要是以房地产为主业的16家央企,此外,一些工程、建材和钢铁企业,将为保障房建设项目提供相关服务。另据媒体报道,一位国资委官员还透露,国资委正考虑将一定比例的央企红利用于民生支出,其中包括支持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
不过,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央企内部人士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很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有任务会往前冲,但保障房是地方政府主导,不是央企想做就能做,即使开发建设了,能不能及时结清账款也是一个问题。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