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慎重规划公租房建设
2011-05-04 10:57 作者:忻房冬 来源:浙江日报
1964年,新加坡政府宣布了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承诺“为所有新加坡人提供策划周详的组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该国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新加坡公租房体系。目前,有82%的新加坡国民居住在政府组建的公屋里,选择购买商品房的比例仅为18%。2009年,公屋计划的主要设计者、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教授做客中山大学时曾表示,中国的公共住宅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速度和降低成本。专家提出两点建议:拓宽公租房的受益面、增强规划的前瞻性。
虽然公租房的推出是为了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中低收入家庭皆可申请,倘若我们以“家庭收入符合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标准”、“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政府规定的住房面积困难标准”等标准进行衡量,那么符合申请标准者就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夹心层”即所谓“中等阶层”,而是一群接近于低保困难户的“次贫困阶层”。
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底层群体理应受到优先照顾,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解决“中等阶层”的住房问题,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与低收入群体的“输血型福利”不同,“中等阶层”往往具备很强的造血能力。以人才公寓的居住者为例,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体面的工作以及可观的薪水,但高企的房价却一再压制他们的消费冲动。对此,政府如果能够将现有2年的租住期限适当延长至5至10年,甚至改其为永租屋,那么不仅可以缓解这部分群体急迫的买房压力,也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消费潜能,政府何乐而不为呢?
新加坡现有人口近500万,但按照刘太格的说法,该国目前的公屋建设已经是按照未来650万的人口规模来进行规划推进了。仍以新加坡为例,1960年,该国组建了建屋发展局,通过其对城市的公共住宅进行整体规划,从而形成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如今,新加坡公屋单建设成本一项就比商品房低了二至三成。反观中国,目前我们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限价房建设往往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对此,刘太格提醒说,中国公共住宅发展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各职能部门能否有效统一。(忻房冬)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