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保障房推“5+1”模式
2011-04-24 21:48 作者:万小强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廉租房、经适房、危旧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公租房
重庆保障房推“5+1”模式
本报记者 万小强 重庆报道
近日,在重庆市2011年房地产开发管理会上,该市开发办主任徐千里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及2010年工作,并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及2011年的目标任务。目前,重庆市形成了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公租房组成的“5+1”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投资5300亿元,年均增长25.6%,累计竣工面积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中,2010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600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3.4%;新开工面积6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5%;竣工面积26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4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销售额1850亿元,同比增长34.1%。销售均价4410元每平方米,同比增长30.01%。由于重庆出台了十几项地方政策,有效防止了房地产泡沫产生,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
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形成了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农民工公寓、公租房组成的“5+1”保障性住房供给模式。目前保障面积由人均6平方米以下扩大到人均10平米方以下家庭,对象由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累计竣工面积800万平方米。大规模实施公共租赁房建设,2010年全市新开工面积1300万平方米,开发投资52.29亿元。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极大促进了民生发展和重庆幸福之城建设。
将实现“314”总体部署
据徐千里表示,“十二五”期间是重庆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未来5年重庆将基本实现“314”总体部署的宏伟目标。核心内容为,打造宜居重庆和支撑重庆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强大的经济中心,着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业的科技进步,提升发展质量,规范市场秩序。
提升住宅产业和产品结构,完善全市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及市场体系,并引进培育一批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房地产开发投资达9900亿元,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22%左右。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GDB的7%左右。
产品供应不断改善。房屋累计新开工面积2.5亿平方米,房屋累计竣工面积1.9亿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6亿平方米。普通商品住宅约占70%,保障性住房比例占30%。
加速发展智能住宅、节能住宅,推行节约型住宅,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未来新建建筑节能将达到85%,住宅建筑智能化水平达到80%。
刚性需求的强大支撑
2011年,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0亿元,新开工商品房面积3500万平方米,竣工商品房面积300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当前,重庆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成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两江新区成立、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等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效应将相续发力。
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获得更多的体质要素支撑和国家利好政策保障。主城二环路开通,拉开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建设序幕。万洲打造重庆第二大城市,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速发展,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期,每年将产生约3000万平方米住房需求。
这些刚性需求持续增加,为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提供了强大市场支撑,并将促进重庆房地产业向更高、更深层次提升发展。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