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居住证引开发商开战住宅

2011-04-23 08:27    作者:   来源:中国经营报  

  北京五道口万科回龙观项目售楼处,硕大的《关于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相关指引》被置于最显眼的地方,因为一旦非北京户籍人口能够成功办理居住证,便可以不受包括“5年纳税记录或社保证明”的严厉限购措施。

  在北京,这样的“政策优惠”已经为大部分一线开发企业所知。于是,拥有“非限购”条件的土地,便渐次成为开发企业的追捧所在。这样的土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在国家或省市重点工业、产业园区周边的住宅用地;另一类则是位于北京周边,当地并未出台限购政策区域内的住宅用地。

  一线房企面对未来市场一致的保守预估,正在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天平悄然倾斜。

  谁还在买房

  尽管北京住房日均成交量同比下跌了50.9%,但3月北京日均住房成交量仍然达到了133套。在传统意义上,3月并非房地产销售的旺季,以此计算,北京全年的住房成交量仍有望突破4万套,而这正是在历史上最严厉的限购措施实施之下发生的。

  就连开发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究竟谁还在买房?

  “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有居住证的。”4月21日晚间,一位开发企业的销售总监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居住证的全称是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又被成为“蓝页户口”,从2003年开始,为了吸引北京经济发展的稀缺人才,北京市开始执行这一政策。

  记者了解到,非北京户籍居民在获得居住证后,可以在子女就学、保障性住房申购、出国行政审批等方面,享有与北京市本地户籍居民的同等待遇。在2011年北京市开始执行严厉限购政策后,北京市住建委在内部发出操作指令,要求在进行购房资格审核时,对于持有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口,不以“5年纳税记录或社保证明”进行购房资格审核。

  北京市公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北京持有居住证的人口约在50万左右,北京市各类高科技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产业园区以及北京市重点的招商引资企业,都拥有相应数量居住证指标。根据北京市总体的管理方式,居住证属于审核制,原则上不进行总量控制。

  前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销售总监告诉记者,在该楼盘项目目前的意向客户当中,具备购买资格的3214组客户中,有1984组客户拥有1张或者多张居住证,从而不受“5年纳税记录或社保证明”的约束。

  记者从万科回龙观项目、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街控股)的金色麦香域项目、北科建的领袖慧谷项目等均证实,在符合购买资格的意向客户中,拥有居住证的都在1/3以上,个别项目达到1/2以上。

  借势产业园

  由于居住证制度能够带来的限购“豁免”权,北京各大产业园区周边的住宅用地,一时间成为了“香饽饽”。这其中,北京北部海淀、昌平地区表现得相对集中。

  “我们倾向于在新获批的、有比较好的招商前景的产业园区周边,获取住宅用地。”金融街控股的一位销售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等待批准的重点产业园区,亦主要集中在海淀、昌平两区。

  记者获悉,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发改委、金融局的相关负责人,日前前往位于北京昌平区的未来科技城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目前,该园区的概念性设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10个市政专项均已获得批复,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北京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未来科技城的立项审批工作,进展顺利。

  4月20日下午,负责未来科技城前期立项协调工作的一位昌平区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作为北京市今年重点推进的园区项目之一,未来科技城将为引入北京市需要的各类人才提供政策便利,其中之一便包括为入驻园区的企业优先办理居住证。目前,神华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国电集团、中粮集团等多家企业已经确定进驻。

  正是由于知悉这一政策,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在该园区周边获取土地。

  “我们做过的前期市场调研显示,未来科技城中的企业员工,至少有1/2以上可以获得居住证,从而不受到严厉限购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

  刚性需求新应对

  4月2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3月日均成交量的下跌,主要是由于投资型客户被挤出,刚性需求成为楼市购买主力的原因所致。

  记者对位于回龙观的金域华府项目、金融街控股的金色麦香苑项目、北科建的领袖慧谷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其目前拥有居住证的意向性客户群体中,首次置业或者首次改善型置业的客户基本上占到超过90%以上的比例。

  “一般拥有居住证的客户,主要都是从事技术、IT等行业的企业职员,作为有较高收入的工薪阶层,他们对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有比较大的需求,相比之下,投资、投机需求比较少,和以前支撑楼市的非本地需求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用居住证购房是一个普遍现象。”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告诉记者。

||||||
admin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