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初显效 拐点难判断
2011-04-15 04:27 作者:张达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去年4月17日出台的“新国十条”拉开了史上最严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在近一年不断加码的政策压力下,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市场成交量持续萎缩,并且有部分城市的房价开始下跌,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调控一周年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但仍没有达到预期,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调控压力仍然较大。而对于房价“拐点论”,专家们仍存争议,有人认为不能简单从均价判断拐点何时到来;也有人认为,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深化落实,房价拐点预计在4、5月份出现,但全国整体房价下跌不会超过10%。
有效果但不如人意
回顾“新国十条”出台一年来的市场变化,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珏林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经过持续的市场调控,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效。一是高涨的房价正在得到控制,虽然2010年的房地产市场继续存在过热现象,但与前年环比看,过热的市场有所收敛;二是加强了土地和市场管理,囤地、囤房现象有所减少;三是增加了住房用地的供应量,为减缓供求矛盾奠定了基础;四是房价、地价涨幅放缓,土地竞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五是保障性住房列入国家计划和长期规划。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调控一年来市场虽然有一些积极变化,但仍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去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量仍创下了房改以来的最高纪录,房地产投资增幅高达33%,新房价格同比仍两位数增长;另一方面,虽然重点城市的投机投资需求得到遏制,但这些非理性投资需求转移到了二、三、四线等非限购城市,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这也是调控的一个负面效应。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接受采访时也认为,一年来的调控有一定效果,表现为销售面积和成交价的涨幅明显回落,但是没达到预期。去年,一、二线城市中房价涨幅在20%~40%的城市仍然很多,投资投机比例仍然偏高。
短期看限购效果最好
从已出的各项政策调控措施来看,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限购令的效果最好。王珏林认为,市场管理最好的手段是法制管理,也就是说需要有一系列管理市场的法规做保证。在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全面和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一些行政管理措施,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健康。“从目前所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来讲,限购可以减少市场竞争,而限贷增加消费初始基础,加息增加开发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购房者的消费成本,房地产税影响未来住房消费和开发企业的预期判断。这几方面,短期看限购措施影响最大,长期看加息影响最深。”他说。
陈国强也认为,回顾一系列信贷、土地、税收等政策手段,信贷和土地政策的效果更明显,但“限购令”这个具有行政色彩的手段杀伤力最大,起到了冻结需求的立竿见影效果。
房价拐不拐很难说
对于目前部分城市房价调整引发的“拐点论”,王珏林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主要还是处于观望期,买者不买,卖者不卖,都在看政策作用和房价的变化,个别城市、个别楼盘出现环比下降,还不能说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更谈不上拐点的出现。
“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正处于抓紧贯彻落实过程中,目前各地主要集中精力贯彻好调控政策,出台一些细则,还不需要出台新的政策。在我国当前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发展不会有什么问题。”王珏林说。
陈国强也认为,部分城市房价的调整是调控后的必然结果,也是部分对未来市场预期谨慎、资金链不稳定的企业采取的措施。但少部分项目降价是否会演变成整体下降,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二是目前政策持续的时间长短。在当前严厉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执行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房企加入降价的行列。
陈国强说,部分城市房价均价的下跌与市场供应成交结构的变化有关,不能简单看统计均价判断拐点,同区域可比项目价格连续环比负增长才有意义。
杨红旭则认为,住房成交价的拐点会慢慢出现,如果某个月70个大中城市中的大部分城市房价下跌,就意味着整个房价由涨到跌的拐点出现。他预计这个拐点出现的时间可能在4、5月份。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