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价急速回落,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1-04-13 07:57 作者: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徐绍峰
房价降了?是的。这个消息来自北京。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最新统计,今年3月,商品住房市场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9679元,环比2月份下降了26.7%,同比下降了10.9%。
对于习惯了房价只涨不跌、买房只赚不赔的人而言,这是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因为,自2009年9月份以来,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是首次同比出现如此下降。尽管下降的地方并非京城一线地段,并且,朝阳东南部、大兴、密云这些相对偏远地方房价的下降,也不能代表整个京城的房价都在下降,但房价毕竟开始跌了。而且,这次下跌出现在对全国房价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首都,人们不能不格外地睁大眼睛。
不过,十多年的楼市牛市,“假摔”早已成为日常景观。因此,北京房价的下跌,让很多“多头”将信将疑,甚至嗤之以鼻:北京房价会真的下跌?3月份的下跌,是房价断裂前的裂纹,还是上涨途中的一次微不足道的震荡?会不会小跌之后,迎来更疯狂的上涨?如果下跌,又能跌多深?
每一个问题都会在人们心头快速掠过,每一个问题都似乎无解。楼市牛市在人们心头早已根深蒂固,没有人相信现在已经到了牛市盛宴曲终人散之时。支持牛市的理由是如此充分,以至于唱空的人总是底气不足:虽然货币与信贷在收紧,但只要通货膨胀不结束,楼市牛市就不会走到尽头;在投资渠道有限、投资品不足的中国,房子依然是保值增值的最好投资对象;“限购令”只是临时之举,一旦取消限购,压抑的需求将会推动房价出现更猛烈的上涨……如此多的理由,谁会相信楼市“熊”来了?
不过,“牛”眼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牛熊转换的悄无声息。当很多警讯接踵而至,当脚下的坚冰正在发出断裂前的吱吱声,人们不应当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熟视无睹,毫无防备。那么,现在有怎样的警讯值得人们关注:
从政策看,限购令,限贷令,问责令,加息令……一连串叠加且没有终结的“利空”重重压向楼市,不仅挤出了投资投机性需求,也动摇了开发商捂盘惜售、观望等待的信心,楼市正在从狂热走向理性,多空博弈的心理天平正在向空头一边发生微妙倾斜;
从中央的决心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浙江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强调,住房供应和房价问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责任;
从近期中央的行动看,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区、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如果还不相信这些山雨欲来的警讯,至少也该听一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严厉警告。在周一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指出,中国大陆和香港目前的信贷仍在高速增长,IMF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可能出现急速回落及其影响的担忧正日渐加剧。
如果房价“急速回落”,而不是像有的地产大佬所说的最多下跌15%,也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只跌10%,我们做好准备了吗?我们是准备在高位接盘,然后在资产缩水后,与房地产开发商打一场旷日持久、无果而终的“退房”或“补差”的维权官司,还是在高位入市,等待日后利率高企、还贷压力剧增后,弃房而逃?我们究竟是对政策的威力、中央的决心视而不见,还是对市场行将到来的拐点熟视无睹,抑或陶醉于楼市牛市而不愿面对现实?或许楼市还会回光返照,或许现在买房还会获得蝇头小利,但现在也许就处在类似股市6000点而畅想一万点的高处不胜寒的山顶,你愿意无视后路而尽情地继续向更高处攀爬吗?当然,要做好准备的不仅仅是买房人。银行、开发商、地方政府、中介机构……所有楼市参与者,都应当未雨绸缪,毕竟这一次可能真的“狼来了”。
||||||相关阅读:
选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选房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选房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选房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选房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选房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选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选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